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编者语►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兼顾考查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把握好各个主题的主题特征,把知识点纳入知识网络中,使主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系统化。其次,要注意对历史事件内在联系、内在规律的总结,把握好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尽量把知识归类。第三,要注意掌握常考知识、热点知识,注意时事热点和历史事件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先秦时期考点梳理过关关联拓展►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是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屋,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反映了北方干旱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他们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根源是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关联拓展►夏、商、西周的更替证实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残暴的统治和人心向背是导致夏、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关联拓展►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启示原因:①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秦孝公及人民的支持。③商鞅个人的雄才伟略和魄力。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2.商鞅变法促使政治上封建制度确立。3.百家争鸣是思想上的大解放。命题热点►商鞅变法体现了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与当今时代主题非常契合,因而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命题将会主要集中在变法的内容和影响两个方面,多以选择题和材料题的形式来呈现。在复习时要牢记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理解变法的时代精神。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原始农业【命题解读】早期人类、氏族聚落的生产生活情况是中考必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1.[2017·聊城,1题]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B)2.[2016·聊城,1题]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D)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3.[2015·聊城,1题]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D)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4.[2014·聊城,1题]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C)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3·聊城,1题]“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D)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2012·聊城,1题]“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D)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得分要领►对重点知识的记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猜押预测►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C)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2017年4月4日,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A)A.黄帝B.炎帝C.蚩尤D.大禹命题点2夏商西周的兴亡【命题解读】本部分知识点主要有夏商西周的建立、分封制、青铜工艺,考查形式多样,有填空、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7.[2016·聊城,26题]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__夏__朝建立。8.[2012·聊城,2题]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A)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猜押预测►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B)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种姓制度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B)A.商汤B.商纣C.周文王D.周武王命题点3春秋五霸和社会变革【命题解读】►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获得快速发展,各国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社会急剧变化,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9.[2017·聊城,2题]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A)A.问鼎中原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D.三顾茅庐10.[2015·聊城,3题]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B)A.没有变革土地制度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D.违背了历史潮流11.[2014·聊城,2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C)A.分封制的推行B.百家争鸣的活跃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D.合纵连横的开展12.[2013·聊城,2题]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B)A.西周分封B.春秋五霸C.战国七雄D.秦灭六国13.[2012·聊城,31题]阅读下列材料: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请回答:(1)材料中的“商君”是谁?“商君”:商鞅(公孙鞅、卫鞅)。(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措施:奖励生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作用: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猜押预测►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B)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绍兴是一座历经千年而城址未变的古城,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当时正值(B)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D)A.鼓励农业生产B.承认土地私有C.建立县制D.奖励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