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必修4第三单元杂文与随笔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理清作者思路,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3.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学习目标】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辜负()②罪孽()③惶恐()④履行()⑤遵循()⑥幼稚()⑦归根结蒂()Ⅰ语言知识强化ɡūnièhuánɡlǚxúnzhìdì(2)多音字①刹刹那()刹车()②横创造()创伤()③创专横()横竖()④节节外生枝()节骨眼()chàshāhènɡhénɡchuànɡchuānɡjiéjiē诞()筵()涎()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诞生筵席垂涎三尺绌()拙()咄()(2)蒂()谛()缔()(3)相形见绌拙劣咄咄逼人归根结蒂谛听缔造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归根结蒂:______________(2)不足为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节外生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结到根本上。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座谈会上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2)建筑工人收入超过白领不足为奇,他们都在超负荷地从事着各种脏活、累活、苦活、险活。()(3)他站在半山腰,望着眼前青翠挺拔、节外生枝的毛竹,倾听着竹叶随风舞动的妙曲。()对点小测√×√答案望文生义2.辨词填空(1)体验·体会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着重于在实践中感受,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对象多是生活、现实等,用于书面语。体会:体验领会;体验领会到的东西。着重于领会、理解,从理性方面认识事物。对象常是思想、内容、精神、实质、意义、意思、关怀、快乐、幸福等。①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______:那就是我被人爱。②要让我谈______,我就会正告大家:抓好预习很重要。体验体会(2)休戚相关·息息相关两者都有“相互关联”的意思。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①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__________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②环境与我们的生活__________,任何忽视环境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有害的。休戚相关息息相关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2)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3)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4)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5)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2.课外名句(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2)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冰心(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4)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塞万提斯(5)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乔治·华盛顿Ⅱ文本常识积累一、作者简介弗罗姆(1900—1980),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精神分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他既是马克思的信徒,同时又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这样的双重身份使他的研究领域明显区别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成员。他极大地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作品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爱的艺术》《健全的社会》《禅与心理分析》《心理分析之危机》等。二、背景展示作为一个在反犹环境中长大的犹太儿童,弗罗姆青少年时期便为周围战争的不合理性和破坏性所困扰,这些经历使他一生都对人类的本性充满了好奇。后来,弗罗姆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结晶吸收到自己的学说中,创作出了《爱的艺术》等大量作品。品读研析“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那么,如何理解这段话的真正含意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看能否从中找到答案。课堂导语Ⅰ通读——整体感知下面是本文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问题。答案自己爱的能力,母亲的良知,自己的理智、判断,父亲的良知答案使自己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请在图示中填写“自己关键词”。1.在第2段中,作者认为母爱有什么消极的一面?答案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无条件的母爱有其有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人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Ⅱ深读——重点探究答案2.从6~8段来看,父爱具有什么消极的一面?答案父爱是有条件的。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可以受人的控制和受人努力的支配。答案3.在第9段中,作者提到了“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这两个短语的内涵是什么?答案“母亲的良知”就是“对别人的仁爱之心”,即通常所说的“人应关爱他人,善待他人”;“父亲的良知”就是“对问题的理性的判断力”,即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有正确判断是非的愿望和技巧。作者认为,这两者缺一不可,也不能偏废,否则,走向一面,既危害自己,也危害社会。答案4.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作者是如何论证的?答案(1)①母爱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以生活上的安全感。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②父爱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父爱是有条件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2)文章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母爱和父爱的不同,使母爱和父爱的特征更加明晰,在读者心中也更加深刻。答案5.在第3段中,作者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如何正确理解这两种原则的根本区别?答案(1)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2)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答案6.本文的题目能否改成“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什么?答案不能。题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方面强调了父母与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爱的体现过程。这是理性上进行阐述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论及了母爱与父爱的本质及这两种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的问题。答案7.就全文来看,作者阐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何意义?答案作者在文中阐释孩子对父母爱的发展过程,母亲对孩子爱的无条件,父亲对孩子爱的原则。同时,也指出了不成熟的、幼稚的爱的原则和成熟的爱的原则。读来,对读者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具有重要的理性认识作用。生活中,大部分人生活在这种亲情和爱之中,却很少有人有这么清晰的理性认识,读来给人茅塞顿开和恍然大悟的感觉。二是作者的结论让人认识到,爱是可以主动争取的、给人爱、爱你所以需要你。这种认识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大的人生意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践行,那么人类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答案相关链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本考点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这里的关键词是“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和“丰富意蕴”,以及采取的“发掘方式”。三者的交相配合构成了探究能力考查的基本内容。从考查的意义上看,这是文本阅读的较高能力层级的要求了,属于探究能力的范围。所谓“意蕴”,是指深埋在作品深处,由各种表层意义交相覆盖并演绎的深层次含意,不仅可以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味外之旨,而且还可以是作品基本内容共同指向的意义和审美取向。所谓“丰富”,既含有探究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又有思想、精神和审美等多维度的丰富性。所谓“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常见形式表现为:①作家为什么写作该作品;②主要采取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③在基本内容上有哪些暗示;④这是在什么样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下产生的;⑤作品给出了哪些可供参考的背景资料,等等。以上要素并不孤立,而是环环相扣的,共同传达了多姿多彩的意蕴美。所谓“发掘方式”,就是体味意蕴的方法与技巧。首先找准角度和层面反复诵读作品;其次通过联想、想象、类比、象征和暗示等手段,打开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然后再进行必要的演绎和归纳。Ⅲ延读——思维拓展作者在文章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答案多读厚积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父母之爱的条件性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既有理性思考,又富有感染力。全文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既采用例证法、比喻论证法,又用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的运用使文章内容生动丰富,耐人寻味。Ⅰ读技法·勤练笔【技巧点拨】运用论证方法需要注意的是:①在运用事例论证时,事例一定要是具体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特点,切记不能生编乱造。②运用比喻论证法时,所用的比喻必须恰当。另外,比喻论证也不宜作为一篇文章论证的主要方法。③运用对比论证法不要生硬对比。使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时切不可只将两件事物照章写上,更不要生搬硬套,令人不知所云。【迁移运用】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写一个片段,来论证中心论点“勤能补拙”。不少于200字。答案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1)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2)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Ⅱ读素材·善积累【运用示例】(1)娘心如棉,母爱无边。母亲,这个世上最温馨的字眼会让我们心底涌起无限暖意。母亲的伟大,常常使高亢的歌颂显得苍白,也会让最无动于衷的心灵受到震撼。母爱,她是春天的风,给你送来丝丝温暖;她是你夏天的冰激凌,给你带去透心凉的快乐;她是秋天的枫叶,送你最大的奉献。她是你的开心天使、烦恼机器,她把开心带给你,把你的烦恼讲给她,让你生活得更幸福、快乐。(2)父爱如山——高大,稳重,深沉。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坡坡坎坎,还有永无止境的道路,前面的任何事物都是看不清和摸不准的,是谁让我们跨越障碍物,推动着我们不停地前进,又是谁让我们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进?是父爱!人生就像是一盘棋,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而父爱,是让我们战胜困难和禁得住诱惑的法宝。有了它,前方的道路不再迷茫;有了它,选择时不会犹豫不决;有了它,会使我们感到家庭的温馨。父爱,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它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