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专用)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 5 登高课件(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5登高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借助意象把握作者情感,感受作者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1.字音辨识(1)渚()(2)潦倒()Ⅰ语言知识强化zhǔliáo2.古今异义(1)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___________今义:深恨。(2)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__________今义:一万里的距离。极其遗憾。远离故乡。3.一词多义(1)回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___________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2)苦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__________________动词,回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动词,掉转动词,还,返回副词,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困苦动词,发愁形容词,凄苦,痛苦4.词类活用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用作动词,落下,飘坠5.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课外名句——杜甫名句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③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其六)》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⑤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Ⅱ文本常识积累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古体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律诗和绝句《春望》《春夜喜雨》《赠花卿》《蜀相》《江南逢李龟年》等也是名篇。二、背景展示《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当时作者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55岁,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作者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三、文化常识律诗律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诗之名。形成于唐代。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律”;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偶数句押韵,中间两联讲究对仗。品读研析杜甫出生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的都是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在他的笔下,多少辛酸苦楚倾泻而出,多少忧国忧民积郁其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一起感受他深沉的家国之思。课堂导语Ⅰ通读——整体感知下面是本诗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问题。请用词语概括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并填入图中空缺处。答案答案伤秋悲己,忧民忧时1.首联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物?各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Ⅱ深读——重点探究答案(1)首联利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这六种景物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形、声、色、态兼备,十分凝练。(2)特点: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飞鸟,无处落脚。(3)作用:这些三峡秋季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展示出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境界。答案2.诗歌颔联为千古名句,请加以赏析。答案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的“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答案3.颈联和尾联紧扣一个“悲”字,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请分析“悲”的内涵。答案辗转江湖,身不由己,凶多吉少,有家难归,此为“万里”之悲;长年累月,马不停蹄,聚散离合,欢少苦多,此为“常客”之悲;人生苦短,多灾多难,年迈体弱,疾病缠身,此为“多病”之悲;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一儒,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落魄潦倒,艰难苦恨,愁生白发,岁月不多,此为“霜鬓”之悲;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忧国伤时,一筹莫展,此为“家国”之悲;异乡漂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愁惹恨,此为“断饮”之悲;……凡此种种,悲恨万端。答案相关链接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往往是间接抒情,所以高考考查以间接抒情为主。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意蕴悠远,深切动人。(2)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指作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3)寓情于景作者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4)托物言志作者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中,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登高》这首诗被后人推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你认为它在哪些方面堪当此誉?答案Ⅲ延读——思维拓展多读厚积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外在表现是诗词中含有明显的包含着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景生情,情寓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登高》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Ⅰ读技法·勤练笔【技巧点拨】(1)诗歌字面上呈现的是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2)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蕴含着作者的情感。(3)情景相互交融。【迁移运用】请以“荷花”为描写对象,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答案(示例)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欣赏一番。答案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他一生盼望为国效力,但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杜甫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沉淀于诗中的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Ⅱ读素材·善积累【运用示例】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是,他一直都在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他总是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迸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他的一副臂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杜甫的一生是有担当的。二、课外素材梁启超:奔走呼号,担当维护国人尊严的责任梁启超的一生,走的是一条忧国忧民的道路。梁启超终生为拯救国家危难、建立民主宪政而努力,他舍身求法,只为报效自己的祖国;他奔走呼号,只为维护国人的尊严。论精神,论学识,论人品,他都无愧时代。他,是中国真正的脊“梁”!1895年春天,梁启超跟康有为一同发动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除了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外,还结识了孙中山。他从善如流,赞成革命,很快便与孙中山打得火热。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到中国。回国后,梁启超走上了坚定的改良主义的道路,利用各种渠道不遗余力地呼吁立宪。对于袁世凯帝制自为的丑态,他拍案而起,连夜草就了一篇令人荡气回肠的长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痛快淋漓地斥责了袁世凯的称帝野心,表明了自己对帝制绝不妥协的立场。1919年1月,梁启超作为民间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他写下《世界和平与中国》一文,宣传中国的要求。梁启超一直在为国事奔波和呼吁。他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为民族自立自强不惜燃烧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梁启超关心的还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梁启超去世后,政学各界都深感痛惜,赞美他“开中国风气之先,论功不在孙(中山)黄(兴)后”。【选材感言】岭南神童,学界巨子。从万木草堂到公车上书,从强学会到《时务报》主笔,从保国会到百日维新,你与康有为风雨同舟,一路走来,用如椽大笔挥洒书生意气,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这份担当与勇气让中华大地动容。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Ⅲ读美文·会赏析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唏嘘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