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专用)天津市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6部分 专题1 审题立意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专题一审题立意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2-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3-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和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做到文章符合题意的关键在于行文前的审题立意。作文题目中所给材料既是审题的出发点,又是作文题“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不少考生就是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未能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而造成立意与材料似即实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以致“棋失一着,全盘皆输”。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4-一、审题立意四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着眼于材料的整体,不能纠缠于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2.限制性原则。材料作文既有开放性,也有限制性。要尊重提供的材料的核心思想和核心价值,可以深入发掘,却不能随意扩展。3.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4.筛选性原则。多角度立意之后,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并服从整体,筛选出最切合的立意。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5-【例1】(2017·天津卷)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6-审题提示:作文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这一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进行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见解。从写长辈、写日常生活入手很容易,但以“十八岁”的“我们”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在思想碰撞中触摸灵魂,则需要考生处理好感性生活与理性思考的关系,需要处理好表象与本质的关系,需要思考延续传统与突破传统的关系,需要思考传统中核心价值的恒定与时代变化的关系……要写出深度与个性,就要具备处理这一系列辩证关系的理性思考能力。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7-立意角度:“长辈”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长的亲人或老师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重新认识自我,以“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8-【例2】(2016·天津卷)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审题提示:材料列举了现代社会中获取知识的方式,说明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互联网和多媒体都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家需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描述自己对“青年人阅读方式”的态度,鲜明地表达观点。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9-立意角度:(1)坚持选择传统的阅读方式。(2)在传统的阅读方式之外,使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采用碎片化阅读等方式,多渠道获取信息。(3)载体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这种内容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蕴含于其中的思想与观点。青年人除了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本身,更需要从中培养提取、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注意事项:(1)细读材料,注意审题。一定要注意,不仅仅是阅读,而且是“我”的青春阅读,所以内容上一定要有“我”的阅读体验。(2)联系现实,强调向生活延展。我们应该多想想自己在生活中的阅读体验并进行延伸,确保立意的贴切和深刻。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10-二、审题立意五方法1.提炼中心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此作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会既切题又有深度。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11-【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曾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12-审题提示:在分析材料时,要抓住学者的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代表了无私友爱的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代表了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代表了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代表了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代表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代表了观察力、专注力等。从中我们看出,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立意角度:这一材料的中心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锤炼美好的品质,使人终生受益。可以此立意。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13-迁移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康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周,身体已极度虚弱。但医生来看他时,他照例起身相迎,请医生就座——只是这次是颤巍巍的。医生忙说:“您是大师,是我的前辈,您不必起身。”康德说:“一个人,总得有一生坚持的东西。我现在年老体衰,但对人的尊重没有离我而去,对给予我帮助的人的感激没有离我而去。”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14-审题提示:立意时需要关注医生、康德的话,康德的话应该是材料的中心,而“大师”“坚持”“尊重”“感激”等应该是关键词语;同时材料还表明,人在逆境中的坚持更可贵。这些都应该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立意角度:(1)尊重他人,是值得一生坚守的美德。(2)尊重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感激给予我们帮助的每一个人。(3)因为不苟且,因为坚持,美好的行为才升华为崇高的品格,助人成功。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15-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性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黄河并不总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16-审题提示:所给材料中,“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这段文字既是对上面两段文字的总结,也是材料的中心,是立意的关键。“静”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沉稳”“不张扬”等。“流”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活力、内在的动力、内在的能量。“深”是“深邃”“深沉”“深度”“丰厚的内蕴”“厚实的功底”“博大精深的素养”。“静、流、深”提倡内敛、不张扬、有底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风范。“静、流、深”三者辩证统一,三者分为两个方面:“静”为一方面,一定要涉及;“流”“深”为另一方面,可都涉及,也可仅涉及其一。立意角度:(1)静水流深,人生需要流动的“静水”。(2)在静穆中蓄积力量,让生命充实深厚。(3)静以修身,宁静致远。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17-2.抓关键词句法有些作文材料,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因此,可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关键词句包括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材料中议论性、总结性的词句,人物之间的对话等。其中议论性、总结性的词句大多是提示语,是从材料中概括总结出来的道理或启迪。提示语启发思考,要重视提示语的观点与思想倾向性,从中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吃透了提示语,才能选好切入点,下笔才不会离题。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18-【例4】(关键词)(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19-审题提示:这道作文题,彰显了时代精神,宣扬了社会正能量。就材料本身看,“器”是中心词,弄清了“器”的内涵,也就解决了审题立意的大问题。无论是作为工具功能的“器”,还是作为才德、审美象征的“器”,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成就事业的实用利器;“玉不琢,不成器”,人必须经受磨砺才能成为美器;“器”是器量,是包罗万象的大气;“器”又是担当大任的国之栋梁,是造福民生、保家卫国的大国重器。“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立意角度:考生可以写个人的器量、才识、气度,探究“器”在才德风范方面的含义;可以写作为工具的“器”,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20-【例5】(关键句)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21-审题提示:所给材料是一则寓言,“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是关键句,它揭示了命题人的意图,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体味丰富的情感,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哲理也“看似寻常最奇崛”,它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的那些平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感动。希望学子们能够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培养一颗敏锐的心,多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多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领悟深刻的道理。立意角度:(1)关注生活,感受爱,感恩爱。(2)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3)简单之中见深刻。第六部分专题一审题立意-22-迁移训练根据下面的作文题目,写出立意角度。3.(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