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地理计算核心·整合突破二三四五一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地理事实需要人们进行数字统计、测量和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考查地理计算可以反映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规律、地理原理,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出地理数据,这是学习地理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地理计算题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地理掌握情况的方式,也成了近年来各地地理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这种试题,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初中地理计算题不多,涉及的计算量不大,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地理计算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也有在综合题中考查的情况。初中阶段,主要计算题类型可以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核心·整合突破一二三四五一、比例尺的计算1.计算公式:比例尺=2.比例尺的换算(1)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2)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3.特别注意:比例尺是比值,没有单位。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核心·整合突破一二三四五例1某村平面示意图(下图)中(比例尺为1∶40000),A、B两地的实地距离为()A.720米B.72米C.7200米D.72000米解析本题考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用直尺量得A、B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8厘米,按公式计算即可知实地距离。答案A核心·整合突破一二三四五二、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计算1.海拔(也叫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起算点是海平面(海平面的海拔为0米)。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例2读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是()A.100米B.300米C.500米D.700米(2)若B地气温为10℃,则C地气温为()A.11.2℃B.8.8℃C.16℃D.4℃核心·整合突破一二三四五读图指导答案(1)C(2)A核心·整合突破一二三四五三、气温与降水的计算(包括海拔与气温之间关系的计算)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气温值的平均数(气象部门一般采用:2时、8时、14时、20时4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2.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求得的平均数。3.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求得的平均数(即:年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气温之和÷12)。4.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的差。5.气温年较差:年最高月平均气温与年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6.海拔与气温的关系: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100米是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0.6℃是两地之间的气温差,求高处的气温减去气温差,求低处的气温加上气温差)。7.年降水量:年降水量=各月降水量之和(单位:毫米)。核心·整合突破一二三四五例3读某地某日天气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地该日天气可描述为()A.晴,北风4级,气温0~10℃B.雾,南风2级,气温0~10℃C.雨,无风0级,气温2~10℃D.雾,西风3级,气温2~10℃(2)该日内江气温日较差为()A.5℃B.10℃C.15℃D.20℃核心·整合突破一二三四五读图指导答案(1)A(2)B核心·整合突破一二三四五四、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1.人口自然增长率(1)出生率=出生人口数(1年内)÷总人口数×100%(2)死亡率=死亡人口数(1年内)÷总人口数×100%(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也可以用:(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100%计算2.人口密度计算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核心·整合突破一二三四五例4某国家2013年初,共有人口500万人,该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4.85万人,死亡5.2万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某国家2012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2.1%B.-0.07%C.0.07%D.9.7%(2)目前该国面临的问题可能是()A.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大B.人口老龄化严重C.环境恶化、住房紧张D.劳动力过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对社会的影响。由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所以人口老龄化严重。答案(1)B(2)B核心·整合突破一二三四五五、地方时的计算1.某地时区=该地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2.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区时差(东加西减)。例5北京时间2018年6月11日17时38分,此时莫斯科(东三区)时间是()A.6月11日22时38分B.6月11日12时38分C.6月12日12时38分D.6月11日19时38分解析北京位于东八区,莫斯科位于东三区,两地都处在东时区,相差5小时,根据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采取“东加西减”的方法:8-3=5。即当北京时间为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时,莫斯科的当地时间应该是6月11日12时38分。答案B素养·训练提高1.在某村等高线地形图中,甲地的海拔和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分别为()A.100米、250米B.250米、100米C.50米、250米D.250米、50米B解析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为250米,乙地的海拔为150米,则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50-150=100米。该题主要考查学生领会:①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起算点是海平面;②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个点连成的线即等高线;③相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素养·训练提高读某地气候资料图,根据该资料完成第2~5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67912151922211814106降水量(毫米)442242484228152651887253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A.18℃B.16℃C.22℃D.14℃3.该地的年平均气温约为()A.12.91℃B.13.25℃C.18.25℃D.22℃4.该地的年降水量约为()A.539毫米B.560毫米C.600毫米D.531毫米5.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BBDB素养·训练提高解析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气温年较差就是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减去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即16℃。第3题,年平均气温就是一年各月平均气温的总和除以12,即13.25℃。第4题,年降水量就是各月降水量的总和,即531毫米。第5题,根据各月气温和降水综合分析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素养·训练提高6.海南博鳌是亚洲论坛永久所在地,每年在这里举行年会。如果你是论坛工作人员,下列有四幅比例尺不同的博鳌交通地图,请你把其中的一幅推荐给第一次参加年会的与会人员。你推荐的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应该是()A.1∶30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千米C.三百万分之一D.D解析博鳌区域较小,交通地图的设计应该选用较大的比例尺。素养·训练提高7.下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14时的气温状况的是()C解析气温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中C所示气温最高,即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素养·训练提高读气温曲线图,完成第8~9题。8.图中所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8时B.12时C.14时D.16时9.图中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是()A.31℃B.24℃C.12℃D.7℃CD解析图中所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4℃),气温日较差为7℃。素养·训练提高10.下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图,该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A.15℃B.8℃C.-6℃D.23℃B解析观察该图可知,此地的最高月平均气温约为33℃,最低月平均气温约为25℃,其气温年较差约为8℃。素养·训练提高11.根据下表所示的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出生率(%)死亡率(%)张村1454.52.7李村1823.22.9A.张村比李村的人口总数一定会少些B.李村要比张村的人口分布要密集些C.李村比张村的人口增长速度快得多D.张村出生小孩子的总人数一定比李村多些B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李村的人口密度比张村大,因此李村要比张村的人口分布要密集些;张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2.7%=1.8%,李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2.9%=0.3%,因此李村比张村的人口增长速度慢一些。两村的人口总数无法确定,出生孩子的数量也无法确定。素养·训练提高1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最有可能位于欧洲西部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A解析图中横坐标代表出生率,纵坐标代表死亡率。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图可知,图中①点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出现负增长,该国可能位于经济发达的欧洲西部。素养·训练提高1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实际测的教学楼与图书馆间的距离为300米,若绘到图上的距离为30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应为()A.1∶10000B.C.1∶1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C解析300米=30000厘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030000=11000,也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