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地理(课标Ⅱ专用)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五年高考1.[2019课标Ⅰ,37(1)(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解析(1)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抓住这些特征变化与里海由海变为湖并且面积缩小的联系即可。(2)据材料可知,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是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山脉隆起,使黑海、地中海与海洋分离。2.[2016课标Ⅰ,37(2)(3),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2)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答案(1)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2)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解析本题以堪察加半岛为背景,重点考查了该半岛的自然环境特征。(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信息:气候影响植物生长,植物数量影响动物的数量,气候对动物生长也有影响。(2)图中信息反映甲地有河流,熊的重要食物鲑鱼多,熊出没几率大。甲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夏季风背风坡,有森林且晴天多,利于隐蔽和拍摄。疑难突破(1)首先,明确大型动物(单一性植食或肉食动物)对单一性食物需求量大,所需活动空间大;其次,结合区域特征(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山地多、平地少)进行分析。(2)拍摄熊的首要条件是在拍摄点能够看到熊(鲑鱼是熊的重要食物,故拍摄点应选在河流旁边);其次,拍摄熊时需要有利的天气条件;同时,熊属于猛兽,故拍摄点应选在便于拍摄者隐蔽的地方。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下题。1.(2019课标Ⅲ,11,4分)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答案D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较高。该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位于山区洪积平原上,因此公路北端海拔750米处也应位于山前平原上,其自然带应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为灌丛荒漠带。故D项正确。知识拓展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的特点①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②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③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地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④同一山地,阳坡自然带分布高于阴坡;同一自然带,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⑤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2.(2016课标Ⅱ,6,4分)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答案C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高山苔原带受海拔、坡向、纬度等因素影响明显。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二者都会影响植被生长,故A、B、D三项都与海拔相关。积雪厚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故C项正确。知识拓展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的纬度、坡向和海拔有关:同一自然带,其分布海拔阳坡高于阴坡;随着纬度增加,同一自然带的分布海拔降低。3.(2016课标Ⅱ,7,4分)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答案D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长白山西北坡冬季冻害高发,主要原因是该地冬季风以西北风为主,风力大,降温明显,因此冻害高发,故D项正确。西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雪量大,而积雪对植被起保温作用,故A项错误。冻害在气温低于0℃时就有可能发生,而不一定是气温最低就会造成冻害,故B项错误。夏季,长白山南坡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多,云量多,日照少,故C项错误。审题技巧冻害是气温在0℃以下时对生物造成的伤害,而不是气温最低就会造成冻害。另外,冻害主要发生于冬半年,故年降水量、年日照对冻害影响不大。4.(2016课标Ⅱ,8,4分)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C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使蒸腾加剧,但与冻害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冻害是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出现的对农作物的伤害,低温更低,不一定使冻害加剧,故B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生长旺盛,雪期缩短,气温降到0℃以下,没有积雪覆盖而使冻害加剧,故C项正确。气候变暖,不一定使太阳辐射减弱,故D项错误。疑难突破积雪覆盖一方面通过增加土壤的温度,起到抵御冻害的作用;另一方面,积雪覆盖能抵御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湿”的作用。长白山雪期缩短,积雪厚度变薄,保温能力减弱。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7课标Ⅰ,1,4分)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答案B此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拍摄当日”为3月25日,“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当地杂树不可能是常绿树种,而为落叶阔叶树种。杂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植被,故B正确。6.(2017课标Ⅰ,3,4分)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A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常绿灌木生长条件介于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之间,其分布主要受制于气温高低。疑难突破本题组中的常绿灌木,主要是指“冬青树”,是亚热带树种,其对热量条件要求较低,也能在暖温带生长,所以在我国广大暖温带地区,被作为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主要树种。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2016课标Ⅰ,10,4分)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答案A由图中信息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说明该高度土壤营养物质丰富,土壤含水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该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故该处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故A项正确。由于该山地处四川西部,纬度较低,海拔4000米处不会有高山冰雪带,故B项错误。海拔4000米处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不适宜森林生长,故C、D项错误。疑难突破首先,明确我国四川西部山地垂直自然带一般由基带向上,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冰雪带;其次,材料中“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说明磷高累积区植被生长状况较好;再次,图中磷高累积区以上基本无磷累积量,说明该处之上无植被,故磷高累积区是草甸带。8.(2016课标Ⅰ,11,4分)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答案C据图可知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与4000米处相比,2000~3000米处海拔低,温度高,蒸发强,土壤含水少,不利于磷累积,故A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海拔低、热量条件好,有林木生长,该高度生物生产量较高,故B项错误。由于地处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该高度地表径流量较大,故D项错误。疑难突破据图可知,该山坡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结合磷累积量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与气温及流水侵蚀强度呈负相关,可确定答案。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2016课标Ⅲ,10,4分)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答案B本题考查自然带及读图分析能力。经历三次冰期的果洛山应该最早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其次是经历两次冰期的雪宝顶,太白山最后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10.(2016课标Ⅲ,11,4分)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答案B本题考查自然带。读图可知,点苍山经历了末次冰期,应该有过冰川。没有现代冰川发育,应该是气温升高,雪线升高所致,B项正确;点苍山位于抬升带,海拔不会更低,D项错误;日照长短与有无现代冰川发育关系不大,A项错误;植被对雪线影响不大,C项错误。11.(2017课标Ⅰ,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