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11.历届大学生就业的状况…………………….………………………21.1初次就业率…………………….…………………………………21.2调查问卷数据…………………….………………………………21.3状况描述…………………….……………………………………32.描述性统计分析…………………….………………………………53.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83.1劳动力市场的原因…………………….……………………83.2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问题突出…………………………….83.3大学生的自身原因…………………….…………………….84.2008-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及分析……………………….94.1GM(1,1)模型…………………….……………………….94.2相关分析…………………….………………………….…135.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135.1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145.2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145.3大学生沉着应对严峻形势…………………….……………146.总结…………………….…………………………………….……15参考文献…………………….……………………………………….16附录………………………….…………………….…………………17致谢………………………….…………………….…………………21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摘要:从1999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职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首先搜集历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数据,并依据2003-2007年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对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并从多个角度找出了就业难的原因。其次作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采用灰色GM(1,1)模型,结合供需分析对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就业人数和失业情况进行了预测,应用相关分析对如何增加就业提出了一些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初次就业率GM(1,1)模型对策预测Abstract:Since1999,universitygraduate'semploymentsituationisverysternwhentheuniversityincreasedenrollment'sgraduateenteredtheworkplaceoneafteranother.Thepaperhasconductedthestatisticalsurveyoftheuniversitystudentemploymentstatus.Atfirstitcollectedthedataofallpreviousyearsuniversitystudentprimaryemploymentrate,andhascarriedontheanalysisbasedon2003-2007yearuniversitystudentemploymentsurveyquestionnairetotheemploymentsituation,anddiscoveredthereasonsforthedifficultemploymentfrommanyaspects.Thenithasmadethedescriptivestatisticalanalysis,finallyusedgrayGM(1,1)model,bytheunionsupplyanddemandanalyzedtheuniversitystudentprimaryemploymentrate,theemploymentpopulationandtheinactivestatuscarriesonthepredictthathowtheapplicationcorrelationanalysistoincreasetheemploymenttoputforwardtherelatedproposalandthecountermeasure.Keywords:TheemploymentofUniversitystudent,Primaryemploymentrate,GM(1,1)model,Countermeasure,Forecast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引言对于2008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持续多年的“就业寒流”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的大学毕业生比2007年增长13%左右,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但供求不匹配仍然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1.历届大学生就业的状况1.1初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是指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当年的6月底之前)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为客观全面反映情况,就业率按学校、分专业分别公布。计算方法是:(毕业生总人数-未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日益增加。最能直接反映这一现实的指标是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每年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但每年公布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时间不同,统计数据所截至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年份是依据当年6月初各高校上报的毕业生就业方案(精确到每个毕业生具体情况的软盘及表格)的数据统计,有的是截止到当年9月份的数据。从公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看,1996~2006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并稳定在70%左右。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而2006年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到22%。据教育部统计,截止每年的9月1日,2004年高校平均就业率为73%,2005年的高校就业率截止为72.6%,2006年的高校就业率截止为87.49%(截止时间为12月31日),2007年的高校就业率截止为70.9%。由此看来,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不言而喻。1.2调查问卷数据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我们分别对毕业生人数,失业人数,就业率,招生规模等方面进行了数据搜集,同时结合各大门户媒体及网站2008年度相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3关调查统计撰写了此报告,主要参考文字及数据来源如下:一、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近几年关于大学生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的统计分析。二、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的冬天》。三、《2008大学生就业周刊》1-20期。四、《中国教育周刊》“全面关注2008大学生就业”栏目。五、北方网《2007大学生就业问题年终盘点》。六、大众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七、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问卷。八、其它形式的分析报告及问卷调查。1.3状况描述结合2008年全国就业市场需求情况及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来看,2008年各行业的就业前景总体上有以下特点:1.3.1需求趋于增长、可提供较多职位的行业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高新技术行业人员需求大,大学生就业增长空间较大;师范类毕业生仍会供不应求;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应用数学、法律服务、交通运输等类以及工科的仪表类、纺织类人员需求都会增大;外语类中的复合型人才,石油、煤炭、冶金等行业需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有些行业的需求容量仍较为有限。1.3.22008年需求情况与2007年大体持平的行业2008年,机械类、材料类、外语类大语种、医学类、管理专业、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价格学、国民经济计划以及金融、财经等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与2007年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增长,相对比较平稳。其中个别一些专业,例如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重点将移至大中城市的基层、中小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计算机、通信、电子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4等信息类专业虽然总体需求量较大,但因其业内人才培养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受此影响,此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不会再出现如同以往那样火爆的场面。1.3.3整体需求趋降的行业从行业类型看,需求趋降的主要是农、林、牧、渔、制造、建筑等行业,尤其是农、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往年相比仍然趋紧,但不能一概而论。以各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仍然较旺。建筑行业的人员需求虽然较大,但该行业目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总体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专业类人才的需求却不旺。从学科类型看,需求趋降的主要是文史哲类人才。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人口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几年的就业形势仍难见好。1.3.4就业单位性质和职业种类根据大众网()提供的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我们将大学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按性质分为: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学校、科研单位、三资企业、城市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其它。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学校,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22%和22%,此外依次是三资企业(12%)、城市集体企业(5.3%)、私营企业(4.7%)和其它(2%),没有一位学生选择去科研单位或者乡镇企业。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有了更为广泛的范围,但由于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学校这一类单位工作比较稳定、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等方面的优势,仍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跟职业种类的选择呈现一致性,依次为公务员(31.3%)、教师(29.3%)、企业职员(20.7%),技术工人(13.3%),其他(3.3%)和农民(2.0%),没有人选择军人。1.3.5就业地区流向我们通过对03~05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看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发展变化趋势。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5毕业年份留沪百分比沪外工作百分比意向实际意向实际200395.23%99.5%4.77%0.5%200495.6%98.1%4.4%1.9%200598.39%95.1%1.62%4.9%表1:应届毕业生流向意向及实际流向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从就业意向还是实际就业,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在上海等发达城市工作。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招收的学生一般在本地生源,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本地工作。如果说上海籍学生不愿离开上海,那么在上海高校就读的外地学生,他们的情况又如何呢?见表2:毕业年份调查学生数留沪百分比沪外工作百分比2003757.14%42.86%200413681.62%18.38%200521476.17%23.83%表2:外地生源实际流向表调查得知,从2001年春季起上海市开始招收外省市高校学生,当时仅有两所高校招收学生的数量很少。近几年上海的高校招生纷纷想外省市拓展,尤其是民办高校对外招生增速快、量大。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外地生源学生毕业以后都选择留在上海工作。调查显示,不少学生毕业前夕通过“专升本”方式考入上海地区的本科院校继续深造,为以后留沪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当部分的外地学生虽然没有考上本科,仍然可以通过暂住证等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继续留在上海工作。不过由于上海市户籍政策的调整,人才柔性政策的实施,引进人才进沪门槛逐年提高,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留沪的难度越来越大,故而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回原籍或到沪外工作。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62.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各方面数据的收集,我们收集到了进几年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大学生毕业人数、大学生失业人数的数据并对它们进行了描述性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