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第2讲分析鉴赏类技法精讲考点五品味炼字【考点概述】炼字主要是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赏析,有些字词的含义深远,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圆”“直”;有些词语的修辞方法巧妙,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啄”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还有些词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或心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就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所以,炼字这一选项的构成可分为词语的含义、表现手法、情感。【设误类型】如2014年江西卷第8题的B项: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正确)1.含义错误。如将“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设误为“表现出了浓郁的秋意”。2.手法错误。如将“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中“得意”“竞”的“拟人”设误为“比喻”。3.情感错误。如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所体现的诗人悠然、恬淡的心境,设误为诗人寂寞苦闷的心境。【辨析方法】1.词语的含义是否准确。应关注词语的本义,尤其关注词语的语境义。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语境义是表现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大。若只出现词语的本义,那便是错误的。2.词语所体现的手法是否准确。如2019年江西卷第7题的B项,“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要分析是否为“反衬”,以及是否为“悲凉情绪”。3.词语所传达的情感是否准确。辨别情感时,不能仅仅从词语的角度考虑,还要从整句诗或整首诗歌的角度理解。考点六作品构思【考点概述】涉及多个考查的角度,一是写景的角度、顺序,如2015年江西卷第8题的B项“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二是句子在结构中的作用,如2016年江西卷第7题的B项“‘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是整体构思特点,如2017年江西卷第7题的C项“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设误类型】1.顺序错误。将景物描写的顺序说反,比如将“由近及远”说成“由远及近”,把“由上到下”说成“由下到上”。此外,景物角度也成了一大设误点,比如将“视觉”设成“听觉”等,或者多设,再比如词的上阕没有从“触觉”来写景,却设置这一角度来迷惑考生。2.作用混淆。对作品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混淆,比如将作品中起到承上启下等作用的句子说错。3.整体特点有误。对构思新巧的作品设误为构思寻常;对构思寻常的作品设误为构思新巧。【辨析方法】1.抓住写景的句子。从关键字词中概括其写了哪些景物,遵循了怎样的顺序,分析写景的角度。2.分析整个作品的内容。分析作品结构,对句子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确定其作用。3.熟知各类诗歌的构思特点。掌握一般规律,认识新巧布局,能够识别,懂得鉴赏。考点七表达技巧【考点概述】表达技巧(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三种,如2019年江西卷第7题的A项:“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表达方式的考查主要针对抒情和描写。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即景抒情、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动静结合、反衬(如2015年江西卷第8题的C项)、托物言志(如2014年江西卷第8题的D项)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考查主要为比喻和拟人。【设误类型】1.实虚颠倒。指的是选项对实景和虚景的分析不正确,故意把实景说成是虚景,或者把虚景说成是实景;把化虚为实说成化实为虚,或者把化实为虚说成化虚为实。实景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客观景物,或真实发生的场景,而虚景则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作者往往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丰富诗歌的内容,拓展诗歌的意境,曲折含蓄地表达细腻复杂的情感。此类诗歌从眼前之景过渡到想象之景,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令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比如,古代诗歌中作者表达思念之情,往往通过假想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曲折含蓄地达到传递感情,表达渴望的效果。2.动静有误。指的是选项对动态和静态的分析不正确,故意把动态说成静态,或者把静态说成动态;把以静衬动说成以动衬静,或者把以动衬静说成以静衬动。3.修辞有误。指的是选项对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恰当,比如把比喻说成拟人,没有运用某种修辞却说运用了。4.衬托不当。指的是将正面衬托与反面衬托混淆,或者将“以乐景衬哀情”说成“以哀景衬哀情”,等等。5.正侧混乱。指的是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混淆,或者原文中没有运用侧面描写,选项中却设置了侧面描写的陷阱;原文中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选项却只提及其中一个方面。6.典故错误。比如原文没有运用典故,选项却设误为运用了典故;或者选项对原文中运用的典故分析不当,包括对内容分析不当、对典故的意蕴运用不当等。7.手法混淆。比如混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指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绘,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托物言志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来寄托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心愿。情景交融则是指情与景交织在一起,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客观景物,使它们充满主观色彩,从而传递出自己的心绪和情感。在答题时,考生要注意这三者的区别。8.表达错误。比如选项中说使用了某种或某几种表达方式,实际上诗歌中并非如此;选项中说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实际上诗歌是以另一种表达方式为主;选项中说写景抒情,实际上诗歌是写人记事。【辨析方法】真正理解每种艺术手法的本质特点,能够将其判断准确。对于选项中出现的诗歌的艺术手法,应该和诗句相对应,辨别正误。考点八语言风格【考点概述】诗歌的语言风格包括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艺术风格或流派等。如2016年江西卷第7题的D项:“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设误类型】1.正话反说。将作品的风格设误为与之相反的类型。例如,上题可以将豪放派设误为婉约派,把朴素的语言风格说成瑰丽。2.张冠李戴。将作品的风格设误为与之类似但有差别的类型。例如,可以将李清照《武陵春》的婉约派设误为闺怨诗。【辨析方法】要判断作品的风格是否准确,就需要明确作品的风格有哪些。1.诗的风格主要有四种:(1)雄浑。其特点是:骨力雄健,气势恢宏;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如曹操的《观沧海》。(2)浪漫,豪迈。其特点是: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出奇,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胸襟阔达。如李白的诗《行路难》。(3)沉郁顿挫。其特点是情感浓郁,悲愤蕴藉。如杜甫后期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悲慨。其特点是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2.词的风格主要是豪放派和婉约派。(1)豪放派。其特点:气宇昂扬,刚健遒劲,声势宏伟,立意博大,激人向上。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婉约派。其特点:清丽柔媚,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一、【全品原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每小题2分,共4分)淇上送赵仙舟①【唐】王维相逢方②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③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④,望君犹伫立。【注释】①题目,一作《河上送赵仙舟》《齐州送祖三》。②方:刚刚。③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意同“祖席”。④解缆:解开系船的缆绳。遥:远离。此句意为:刚解开船缆绳,船就急速顺流而下。随堂巩固练习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逢方一笑”中的“方一笑”表明诗人此次与朋友重逢相聚的时间很短暂。B.“荒城复愁入”是诗人的想象:到达目的地后,朋友祖三独自一人满怀愁情地进入一座“荒城”。C.诗歌第三联交代了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时间(日暮)和地点(长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伫立江岸,眺望朋友远去的情景,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随堂巩固练习【答案】B【解析】此句为实写,非想象之句。且“入荒城”非祖三而是作者。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逢之“笑”和相送之“泣”鲜明地衬托了诗人与朋友深厚的友谊。B.“解缆君已遥”,体现了船行之快,更照应了前句“长河急”之“急”。C.诗歌前面三联都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不舍和悲伤之情。D.全诗感情真挚而深沉,而语言表达又很自然素朴,明白如话。随堂巩固练习【答案】C【解析】并非都为直接抒情,如颈联为借景抒情。二、【全品原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每小题2分,共4分)送路六侍御入朝【唐】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注释】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随堂巩固练习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童稚情亲四十年”一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会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变迁而归于淡忘。B.“中间消息两茫然”意指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想知道他的消息而又无从问讯,故有“茫然”之感。C.“更为后会知何地”,诗人没有直说后会无期,而是以诘问语发出咏叹,体现出他的向往之切、感慨之深。D.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别筵”的眼前风光。随堂巩固练习随堂巩固练习【答案】A【解析】A项中“童稚情亲四十年”一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并不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变迁而归于淡忘。2.下面对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联中,突然插入“更为后会知何地”,这样的突接,能掀起波澜,把诗人感伤离乱的情怀,表现得沉郁苍凉,百感交集。B.本诗通过火红的桃花、洁白的柳絮等意象描绘剑南的无边春色,而颈联中的“不分”和“生憎”,意在反衬出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无尽哀愁,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C.“忽漫相逢是别筵”,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表达了会合时的欢娱之情。笔力千钧,直透纸背。D.从全诗看,诗的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的后四句写景。随堂巩固练习【答案】C【解析】C项中“忽漫相逢是别筵”,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