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十课时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必修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课时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考点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总纲目录考点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⑤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2.社会历史的主体: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①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②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③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④变化、发展。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⑤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⑥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⑦钥匙。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从⑧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⑨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⑩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2)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推动作用。判断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提示:✕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判断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提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思考: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调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性”向“常态化”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提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新情况,形成了着力解决新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 比较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区别含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内容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联系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不同。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质上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的反作用。从量上看: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和时间长短之分)方法论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②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特别提醒(1)无论是科学的社会意识还是歪曲的、虚假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都会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2)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或后者决定前者。(3)社会存在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既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也不是“不可分离”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可以脱离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存在。(5)认为“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正确的,但不能认为“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为任何社会意识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从根本上讲,仍来源于一定的社会存在,是对过去或未来社会存在的反映。(6)不能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因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7)社会意识并不能“直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发生作用。知识拓展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2)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3)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揭示了各种理论认识的根源。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超前,有时滞后,有时一致。(2)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3)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表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它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知识拓展比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比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对象整个世界人类社会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典例1(2019盐城期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这表明 (B)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析“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是强调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不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A不选;习总书记的话高瞻远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指导意义,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超前于社会存在而发展,B正确;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C不选;材料强调的是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不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不选。典例2(2018天津文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做出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 (B)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③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④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关系的调整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题干的内容“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变化做出的重大判断”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①正确切题。“基于这一判断……部署……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则体现出先进的社会意识的推动作用,故②正确切题。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故③错误。生产关系的调整应基于生产力的发展,故④错误。故选B。教师备用(2018江苏单科)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我国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海洋大国。当前,我国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据初步核算,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76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随着第一次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深海勇士号”探索深海4500米区域的神秘资源、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我国走向海洋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海洋权益争夺加剧、海洋安全形势日趋尖锐,以及因不合理开发而导致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资源枯竭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中国梦”才会越来越近。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今天我们重视海洋强国建设的原因。(6分)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家战略利益和战略空间不断向海洋拓展和延伸,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如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角度回答,亦可)考点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①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②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在生产方式中,③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④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⑤反作用。当生产关系⑥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⑦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⑧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⑨阻碍作用。判断: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提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⑩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反作用。当上层建筑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 巩固和完善;当它 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 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 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 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直接动力。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 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2)就 性质而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 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就 作用而言,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判断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判断2: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提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思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第一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