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六课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一联系及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考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总纲目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①联系及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③系统优化方法考点一联系及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联系的内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①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②制约和相互③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④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⑤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⑥孤立存在的。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⑦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判断: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提示:✕联系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如果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这就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⑧固有的,不以人的⑨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⑩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判断: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与人的活动无关。提示:✕联系是客观的,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 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 时间、 地点、 条件为转移。判断: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提示:✕联系是有条件的。思考:“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在百科全书式网站参与贡献内容、修订词条,共同创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识;百万名网友参与“让爱回家”行动,筹得230个红包和50多张回乡机票,帮助近300个家庭在春节团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说明理由。提示:赞同。互联网为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开放的平台,改变了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人们在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中发展、完善自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量的积累产生了“众”的巨大力量,使我们变得更强大。(从互联网将众多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协同合作,分散的部分有序聚集为整体,促进了整体功能的优化等角度回答亦可)不赞同。过多地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会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互联网上信息复杂,观点多元,有时不易达成共识。1.联系的含义、本质及其范围(1)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从本质上看:联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从结果上看: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会引起相关事物、要素的变化和发展。从范围上看: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判断某一具体联系究竟是事物之间的,还是事物内部的,关键在于把谁看成一个事物。特别提醒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1)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事物的条件。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3)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特征内容方法论普遍性内部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外部联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总体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体现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特别提醒(1)联系具有普遍性,只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2)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但并非联系都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有些联系可能阻碍事物的发展。(3)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表明人们不能建立起新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4)不能认为只有自在事物的联系才具有客观性。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5)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联系是固定不变的。(6)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联系,而主观联系是主观臆造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7)联系具有客观性,但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我们可以说“建立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8)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9)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知识拓展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1)唯物论角度: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辩证法角度: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构成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认识论角度: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4)价值观角度: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就要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 名师点睛比较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区别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事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是自在事物的潜在联系的显现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此完成下题。典例1(2018课标Ⅱ)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①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材料中的“个体化、对症下药”体现了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①②符合题意。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③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故④错误。故选A。典例2(2018江苏单科)下列选项与下图漫画《盲目加工》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D)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C.百足之虫,死而不僵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理解能力。《盲目加工》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作画时没有把握画的全貌,仅仅从局部出发盲目添加,结果导致了画蛇添足。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办事情要立足整体,把握全局,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D符合题意。A的寓意是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B的寓意是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C的寓意是部分对整体有一定的影响,A、B、C均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不符,排除。故选D。教师备用材料怒江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河流之一。怒江的鱼类资源中土著鱼种数量之高在全国少有,可以说,怒江是一个特殊的鱼类基因库。怒江峡谷曾经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其自然景观颇为壮观。围绕着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坝,有关部门一直持谨慎态度,多次邀请生态、农业、林业、地质、地理、遗产保护、水利电力、环境科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有关部门在怒江开发问题上持谨慎态度的原因。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怒江开发将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所以要态度谨慎。(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大坝的修建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要谨慎开发。(3)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讨论,是基于对联系多样性的慎重考虑。(4)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既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是否修建大坝,要通盘考虑,多方论证。考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区别:二者的内涵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①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②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者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③主导地位,整体④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⑤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联系: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⑥部分构成的,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⑦影响整体的功能,⑧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⑨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3)指导意义: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⑩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判断: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提示:✕整体功能确实可以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但这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反之,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系统优化方法(1)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有序性、内部结构的 优化趋向。(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 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 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 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思考:目前,由于城市承载能力有限,一些城市面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重经济轻环境等“城市病”。针对当前可预知的城镇化困境,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接下来,国务院将围绕四大战略重点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知识,谈谈发改委治理“城市病”思路的哲学依据。提示: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围绕城镇化发展提出各项改进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