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八课时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必修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课时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点一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考点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总纲目录考点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①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②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⑤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⑦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点一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观点联系的①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②根本动力是矛盾,③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⑤实质与⑥核心——⑦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2.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⑧对立和⑨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判断: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提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3.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区别:同一性是矛盾双方⑩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的 属性和 趋势。其含义有两方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 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 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 倾向和趋势。(2)联系: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 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斗争性寓于 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3)矛盾的基本属性要求我们运用 一分为二(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或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判断1:哲学上的矛盾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提示:✕哲学上的矛盾和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是不相同的。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的一种具体形式。判断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矛盾越多越好。提示:✕矛盾不是越多越好。具体事物的矛盾多少是客观的,并不是主观想象导致的。事物的发展也不在于矛盾的多与少。判断3: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两点,但事物的两点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概括为优点和缺点。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有专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倡导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摒弃博弈思维,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大同世界。人类文明不是相互冲突的,而是相互融合和共同进步的,人类发生的自然灾害、生态恶化、恐怖主义、人口爆炸等,不会由哪一个文明单独承担责任,也不会是哪一个文明能够单独解决的,只有通过人类社会的共同合作,才能够克服与战胜。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多种文明应包容差异长期共存、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共同发展,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这也是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意。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材料中专家观点分析的合理性。提示: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间存在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对立统一关系;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差异,有各自国家利益,竞争激烈,具有斗争性;各国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利益日益加深,具有同一性。②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多种文明包容差异,长期共存;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共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1.全面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特别提醒(1)不能认为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它们之间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才能有矛盾。(2)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矛盾既不能被创造和制造,也不能被消灭。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使事物发生质变。(4)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5)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从外延上讲,辩证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6)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向有利方向转化,防止向不利方向转化。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辩证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辩证法作为认识的规律,最根本的就是矛盾规律;辩证法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方法。知识拓展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联系、发展与矛盾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区别: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就是联系。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联系:①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没有发展。②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外部矛盾,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就是外因,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③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总之,联系、发展、矛盾是统一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观点。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比较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区别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特点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事物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联系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特别提醒(1)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并受同一性的制约。(2)不能认为“矛盾就是斗争”,而是既对立又统一。(3)不是“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阻碍事物发展”,而是二者共同推动事物发展。(4)矛盾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矛盾无好坏之分。(5)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方。矛盾双方是指事物的两个因素,两个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对立”和“统一”则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6)矛盾双方不是无条件相互转化,而是必须依据一定条件。典例1(2019泰州中学一模)“航空鲁班”鲁宏勋说:“每一颗导弹发射都决定生死存亡,分毫不能有差。技术工人的工作就是要把导弹设计人员图纸上的部件变成实际装机的部件,设计提出的精度就是我们的任务。”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随着技术工人水平的提高,导弹发射过程中不可能存在误差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③抓住任务的主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④人的主观认识和行为必须同客观事物相符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①说法前后褒贬不一致,不选;材料表明如果技术人员的工作扎实认真,导弹发射就会由危转安,这说明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要抓住任务的主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③不选;技术工人的工作分毫不能有差说明人的主观认识和行为必须同客观事物相符合,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典例2(2016江苏单科)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结合材料,回答下题: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答案“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教师备用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材料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答案(1)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要看到二者的不同,又要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3)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其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点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①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②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③前提。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坚持用④一分为二的、⑤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判断:每一事物与其他各种事物都有矛盾。提示:✕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即只对立不统一,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⑥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⑦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⑧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⑩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 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 关键。判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提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中的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方法论。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两者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两者相互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 联结。一方面, 普遍性寓于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 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