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讲 大气受热过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江苏省专用)第二讲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A组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五年高考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Ⅰ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Ⅱ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Ⅰ 图Ⅱ(2019江苏单科,20,3分)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Ⅱ中(双选) ()A.①增大B.②增大C.③减小D.④减小答案BC本题以三峡库区云海日出为情境,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大气受热过程图中,①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④表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②表示大气逆辐射。云海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即④增大,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即①减少,A、D项错误;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较晴天低,地面辐射减弱,即③减弱,C项正确;云层中的水汽会加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②增大,B项正确。考点二热力环流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Ⅰ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Ⅱ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Ⅰ 图Ⅱ(2019江苏单科,19,3分)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双选)() 答案AD本题以三峡库区云海日出为情境,考查热力环流知识;本题呈现了一幅景观图五幅示意图,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云海日出的情境和热力环流的模式,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地理观。夜晚因无太阳辐射收入,地面温度和近地面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在日出前后,地表温度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库区水域热容量较大,降温慢,相对于库区周围地区温度高,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而形成云海;选项中,A、C项表示的是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山坡温度较山谷温度高,表现为谷风,而夜晚相反,表现为山风,A项表示山风,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相符,A项正确、C项错误;B、D项表示的是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陆地温度较海洋温度高,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B项表示白天的海风,D项表示夜晚的陆风,故B项错误、D项正确。思路分析山谷之间和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昼夜环流方向不同;三峡库区的云海是夜晚降温时段库区水面空气上升所致,即表示的是夜晚环流。考点三大气水平运动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2016江苏单科,5,2分)此时我国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答案D图中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高压系统控制下,局部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在强大高压的控制下,高纬的寒冷气流大举南下,降温明显;如果空气较为干燥,则出现降雪的可能性较小。三亚附近的等压线比昆明附近的等压线稀疏,所以三亚风力小于昆明。上海、北京地区的等压线延伸方向及气压高低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因此两地风向大致相同。方法技巧判断风向的关键点是把握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关系。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下图,回答下题。 藏铁路沿线区域简图1.(2018北京文综,1,4分)与成都相比,拉萨 ()A.日出早,白昼长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C.海拔高,日照强D.大气逆辐射强答案C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大气热力过程。4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与成都相比,拉萨所处纬度低,白昼较短,A项错误;拉萨与成都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与成都相比,拉萨与直射点间的纬度距离短,正午太阳高度大,B项错误;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成都位于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日照强,C项正确;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D项错误。解题关键明确4月份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关键。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2017课标Ⅰ,9,4分)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B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规律。为了“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说明膜内温度高于气温;故①②表示膜内平均温度变化、③④表示平均气温变化。因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而温差小,则①②分别为丰雪年、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故B正确。知识归纳气温日变化的规律:一般气温日变化晴天大于阴天、高原大于平原、山顶小于山脚下平地、低纬度大于高纬度。3.(2017课标Ⅰ,10,4分)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答案C图示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且二者变化差异较大;又因①②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即C正确。④最低平均气温接近-16℃,则该地最低气温可能在某些时期短暂低于-16℃,故A错误。图示③④曲线变化一致,说明积雪状况对气温日变化影响不大,则B错误。同时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平均气温日变化,则D错误。方法技巧本题还可以采取下列思维进行分析:积雪具有保温作用,则积雪覆盖下的膜内温度日变化较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必然因是否积雪而差异较大。考点二热力环流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19课标Ⅱ,6,4分)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2.(2019课标Ⅱ,8,4分)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答案CA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空气对流运动中上升运动使水汽上升冷凝而成积云,下沉运动因升温水汽不能形成积云;“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则积云多呈间隔状分布;而上升、下沉运动会使气流在高空形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则积云多呈现团块状,而不是条带状,故C项正确、D项错误;因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积云不会形成连续层片状和鱼鳞状,A、B项错误。第2题,“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一天中,日出前后地表温度最低,空气上升运动较弱,则此时水汽凝结高度最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故A项正确。易错警示积云是水汽上升过程中降温凝结而成,一般云外空气会做下沉运动。积云分布形状与大气环流形成的气压带有明显差异,即使是气压带也是由一个个团块状的气压中心组合而成,本题易对上述知识理解错误而错选D项。知识拓展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必要条件是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即在相同的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水汽克数)的前提下,温度越低,水汽越易凝结。积云的高度与空气上升运动高度和水汽凝结相关,即随空气上升,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故积云的形成需要考虑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空气上升状况两个方面。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3.(2018北京文综,6,4分)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答案B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天气系统及天气、气象灾害等。读图可知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根据等压线分布及数值特征可知北京吹西北风,A项错误;甲地为低压中心且等压线密集,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项正确;读图可知,极地并不是气压值最高的地区,C项错误;台风为气旋,热带太平洋地区并没有气旋出现,D项错误。方法技巧俯视图中方向的判断(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北半球自转为逆时针,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2)根据经度递变规律判断东西:东经度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度越往西度数越大。(3)根据纬度递变规律判断南北:北半球越往北纬度越高,南半球越往南纬度越高。考点三大气水平运动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下题。(2016浙江文综,9,4分)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⑩答案A由材料可知,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时间间隔相同的相邻两点的距离越远,表明气球漂移的速度越快,即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③点与④点相距最远,故A项正确。C组教师专用题组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1.(2011江苏单科,5,2分)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答案C由图可知,M地在北半球高压中心附近,根据风向判定原则,可知M地风向为西北风。故C项正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2.(2010江苏单科,23,3分)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B.②C.③D.④答案AC大气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而实现的;图中①为大气吸收环节,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太阳辐射。故选A、C。A组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读图回答下面两题。三年模拟1.(2019栟茶中学期末,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上左图),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B.减弱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答案A春播时,华北地区地温较低,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提高地温。地膜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减弱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没有影响。2.(2019栟茶中学期末,6)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上右图),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保持水分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C反光地膜能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增强光合作用,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知识拓展地膜覆盖时,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光效,同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日光温室大棚一般有砖墙、土墙和拱棚三种不同类型。砖墙、土墙日光温室采用钢架或竹木结构,顶部蒙上塑料薄膜;拱棚日光温室全由塑料薄膜蒙在钢性支架上构成,没有任何不透光的墙和坡。我国某地科研工作者于某年11月1日至12月1日开展观测试验,绘出砖墙、土墙、拱棚日光温室内和室外晴天时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如下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2018徐州考前模拟,7)图中四条曲线中,表示拱棚日光温室内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A据题意分析可知,砖墙、土墙日光温室采用钢架或竹木结构,顶部蒙上塑料薄膜;拱棚日光温室全由塑料薄膜蒙在钢性支架上构成,没有任何不透光的墙和坡,故拱棚日光温室内的温差最大,即曲线①。审题技巧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理解题目中砖墙、土墙与拱棚日光温室的差异。4.(2018徐州考前模拟,8)该地可能位于 ()A.黑龙江省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江苏省D.海南省答案C据题意及图分析可知,④曲线最低温度小于0℃,而大于-5℃。在11月1日至12月1日(秋末冬初),海南省最低气温远高于0℃,而黑龙江和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