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14•苏州)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以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A.牛顿B.帕斯卡C.托里拆利D.伽利略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为了纪念科学家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好多单位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的,例如:电压﹣伏特、电流﹣安培、电阻﹣欧姆、功和能量﹣焦耳、功率﹣瓦特、力﹣牛顿、压强﹣帕斯卡等,据此判断选择.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单位是帕斯卡;力的单位是牛顿,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完成的,后来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一著名的实验,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故选B.点评:通过本题激励学生学好物理、打好基础,为将来能在物理学研究中作出一定的贡献而努力.2.(2分)(2014•苏州)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中学生重约50NB.人步行的速度约14m/sC.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42℃D.液晶电视机的工作电流约10A考点:重力大小的估测;温度.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知识覆盖面广,解题方法是以平时积累的数据作为根据,有时要进行单位换算或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解答:解:未成年人的重力约500N,故A错误;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1m/s,故B错误;人体正常体温在37℃,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42℃,故C是正确的;液晶电视机的工作电流约0.5A,故D错误.故选:C.点评:对生活中物体的数据进行估测,往往能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多思考.3.(2分)(2014•苏州)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位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解答:解: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B错误;C、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D、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本知识,是一道综合题.4.(2分)(2014•苏州)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物体的温度为0℃时,其内能为零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1)热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扩散就越快.(2)热量是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热量;(3)液体沸腾的特点: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4)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解答:解:A、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大,不能说含有的热量越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该选项说法正确.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一定要记住晶体熔化、晶体凝固、液体沸腾这三个特殊例子.5.(2分)(2014•苏州)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打开冰柜看到白雾B.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C.洗过的湿衣服被晾干D.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答:解:A、夏天打开冰柜看到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符合题意;B、深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草叶,对它放热,直接凝华形成了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C、洗过的湿衣服被晾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液化定义的掌握情况,同时要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学会用物理语言来解释身边现象,这是一种基本技能.6.(2分)(2014•苏州)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月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小C.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发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不同的是发生日食时月球在中间;发生月食时地球在中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月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叙述错误;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变小,故B叙述正确;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叙述错误;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叙述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记忆即可.7.(2分)(2014•苏州)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考点: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根据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故ACD正确,B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越是简单的题越要细心,防止粗心大意而出错.8.(2分)(2014•苏州)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了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所以,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解答:解:A、用手击排球,手对球施加力,排球飞走了;同时手感到疼,说明排球对手也施加了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作用.故B错误;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D、铅球落地时将地面砸出了一个小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地面受力发生了形变,而不是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涉及到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9.(2分)(2014•苏州)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或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B.可用来演示电动机原理C.可用来演示发电机原理D.可用来演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考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直流电动机的原理;电磁感应.专题: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分析:电流磁效应是指电流能产生磁场;电磁感应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要先给导体通电,再将其放入磁场中.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对照各图进行判断即可;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一般用不同的电磁铁来吸引大头针.解答:解:A、是演示电流的磁效应的实验装置,故不合题意;B、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故不合题意;C、是演示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装置,故不合题意;D、是演示电磁铁中线圈匝数的多少与磁性强弱的关系的实验装置,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图中所示的四个实验,是电与磁这一单元最典型的四个实验,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学习中我们应该加以重点区分才行.10.(2分)(2014•苏州)如图所示,物体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假设在运动过程中重力突然消失,物体将()A.立即停止运动B.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C.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向右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根据牛顿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解:物体因受到重力作用,对水平面产生压力,压力等于重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对水平面有压力,水平面对物体有一个支持力,二力平衡;因压力的存在,产生了摩擦力;假设在运动过程中重力突然消失,对水平面的压力、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摩擦力都会同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因为物体原来是向右运动,当外力突然消失,物体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将做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点评:牢记牛顿第一定律,会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状态;明确重力和支持力、摩擦力的关系.11.(2分)(2014•苏州)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专题:推理法;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分析:(1)漂浮和悬浮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由此可知两个相同的物块受浮力大小关系;(2)根据漂浮和悬浮时液体密度和球的密度关系,找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又知道两容器液面等高(深度h相同),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解答:解:(1)∵物块在甲容器悬浮,∴ρ甲=ρ物,∵物块在乙容器的漂浮,∴ρ乙>ρ物,∴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故A正确;又∵两容器液面等高,p=ρgh,∴两种液体对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