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30讲 “师夷长技”的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概览时空定位本单元的主线是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历程。有三条基本线索:1.学造器物: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2.仿行制度: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线索归纳3.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第30讲“师夷长技”的主张和维新思想1.“师夷长技”的主张: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维新思想:①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②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考纲要求考点呈现考点一“师夷长技”的主张考点二维新思想考点一“师夷长技”的主张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1.背景(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2)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自主学习2.表现(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等,介绍西方国家,成为近代中国①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②海国图志》,提出“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核心内容:学习④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4.实质:是对西方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5.意义(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道。(2)促进了⑤洋务运动的兴起。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2.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3.主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⑦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2)“师夷长技以自强”。4.实践:创办了一批⑧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5.影响:迈出了中国⑨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图解历史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的演变 特别提醒(1)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主动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编译《四洲志》和《华事夷言》,收集西方国家信息,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由于阶级局限性,他对西方的了解还仅限于“器物”层面,只是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开眼看世界”是某种程度的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肯定与效仿。“开眼看世界”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肯定与效仿,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的封闭状态,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3)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摒弃了“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师夷”体现了其思想的开放性,“制夷”则体现了其爱国性,二者构成了有机联系的整体。“师夷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4)“中体西用”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绝对、唯一的权威地位,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思维启迪(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就此指出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含义是什么?提示:认识: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制夷”就是抵抗外国的侵略。(2)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是否有道理?提示:有一定道理,二者有继承关系,但也有明显区别。洋务派继承并实践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但是,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自强,即“师夷长技以自强”。主题基于地主阶级“器物之学”的探索——全面认识地主阶级的“中体西用”思想史料呈现史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合作探究史料二就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势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 ——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史料三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张树声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铁路四达……足恃欤?” ——《中国近代化探究》读史指导史料一说明“中学”为立国之本;“西学”为应对现实变化的权宜手段,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国家富强;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和固守传统文化史料二第一句话从经济近代化角度说明了洋务运动的实质和作用。第二句话中的“旧有思维定势”指的是“中体西用”思想,从侧面指明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史料三史料中“足恃欤”可译为“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体现了“中体西用”在逻辑上的荒谬,遭到有识之士的批评问题思考(1)依据史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答案直接目的:实现国家富强。(2)史料二中的“旧有思维定势”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旧有思维定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含义:政治上,当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3)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现象:部分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洋务派的局限性。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转变到“制度”。正确认识“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与“中体西用”思想1.全面认识“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1)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抵抗外来侵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反映了其核心和目的。(2)新思想之“新”的表现①林则徐、魏源等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思想束缚,“开眼看世界”。②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先进性,主核心突破张“师夷长技”,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③新思想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世思想产生重大影响。(3)进步性: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清朝抵抗派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后来洋务思想的形成以及洋务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国外,《海国图志》受到日本维新志士的重视,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局限性:新思想的代表者大多是封建上层官僚,在意图上,他们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在认识上,他们坚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原则,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器物(坚船利炮)层面上;在社会效果上,并没有形成向西方学习的强大思潮,而仅仅局限于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的极少数人,更没有进行一定规模的政治实践。林则徐、魏源等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没有也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樊篱。他们虽然主张抵抗外国侵略,反对清王朝对外投降卖国,但又不可能真正依靠人民抵抗外国侵略。当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时,他们便站到人民的对立面,他们虽然提出学习西方,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因而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2.运用多元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革命史观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的本能,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为目的现代化史观洋务派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整体史观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文明史观“中体西用”的主张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促进了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发展1.(2015江苏单科)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考点集训C解析郭嵩焘在出使海外期间提出扩大留学范围、学习西方政治和经济的建议。这一建议遭到国内士大夫的诋毁,郭嵩焘很快被召回国内。这说明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仍是“中学”,而郭嵩焘的建议则远远超出了国内士大夫的思想认识水平,故C项符合题意。2.(2012江苏单科)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图文资料、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图文资料的有效信息。图中人物有两名是官员,场所是金陵机器制造局,其性质是洋务企业,活动是试验“快枪”这种武器,故①③两种叙述是对图文信息的正确阐述。材料没有反映洋人对“快枪”的态度,不能得出②的结论;金陵机器制造局是洋务企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诞生只是起诱导的作用,并不能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诞生,由此排除④。A项符合题意。3.(2018江苏海门模拟)“(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海国图志》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新文化运动”B解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从“……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可以看出,向西方学习已付诸实践,而《海国图志》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作品,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未付诸实践,故A项错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且发起了洋务运动,兴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经济、教育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维新思想开始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文化,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二维新思想一、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1.背景(1)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①民族危机加深。(2)经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根本原因)(3)思想:②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2.内容:变法图存,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自主学习3.代表人物及思想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康有为(1)发表《孔子改制考》等,打着③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2)特点:将西方政治学说与④儒家学说相结合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兴民权、设⑤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⑥人民(2)借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阐明维新变法的必要性二、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1.起到⑦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2.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图解历史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打着孔子旗号的原因 特别提醒(1)洋务派主张只引进西方实用技术,不变革社会制度;维新派主张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要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2)维新派和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的不同。维新派洋务派内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目的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维护封建制度思维启迪康有为:“夫今日当大地忽通,万国竞长之时……各国治法、文学、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