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8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明治维新。3.戊戌变法。考纲要求考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考点呈现考点二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考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劳动力短缺、国内市场狭窄、工业资本缺乏),俄国远远落后自主学习于其他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根本原因)(3)思想上:新思潮的涌动。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知识分子的反沙皇斗争,促进了人民的觉醒。(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腐朽,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客观上加速了改革的步伐。(直接原因)2.目的(1)直接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2)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3.内容(1)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2)经济上: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份地的大小和好坏由地主决定,且在付清赎金之前须负担一些临时义务。(3)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评价①进步性A.促进了俄国农业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后农民很快出现分化,富农和一些地主在自己的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经营资本主义农业)B.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总之,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是历史的进步。②局限性A.不彻底性: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民受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B.掠夺性:农民交付的赎金高于地价的二三倍,是对农民公开、野蛮的掠夺,C.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土地,重新受盘剥。1.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核心突破2.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要将其置于工业化的背景下,分析其对本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对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大多数亚非拉国家来说,面临的不仅是武力侵略,还有工业文明的冲击。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实现社会转型成为其唯一的出路。(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3)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4)中国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它不仅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还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同时也是一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图摆脱封建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1.(2016江苏单科)【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考点集训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3分)(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3分)解析(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2.(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阅读下面的材料:材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1861年农奴制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众多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中的“战争”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4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2分)解析(1)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影响:加剧俄国国内矛盾,引发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改革;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动摇了其在欧洲霸权地位。(4分)(2)调整: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改革司法制度(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进行军事改革(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教育改革(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4分)(3)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由封建主义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推动了俄国近代化进程。(2分)3.(2017江苏南京三模)村社在俄国农村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俄国村社历史悠久,它是俄国社会最具特色的社会组织形式。千余年的村社发展史凝结出一种以集体主义、平均主义为典型特征的村社文化,而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平均主义的思想意识构成了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并深刻地影响着俄国社会的发展。俄罗斯地广人稀,多沼泽,多森林,少宜耕地;气候条件恶劣……农民经常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以集体劳动为表现形式的村社在俄国得以长期存在。——摘编自王彦敏《俄国现代化艰难启动的文化因素探析》材料二到19世纪上半叶,规范农民行为的原则巩固了村社的生活制度,保证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维护了社会秩序和个人关系,以维护农民已有的权益并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农民对能使明天更美好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兴趣。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给领地农民的处境带来了新的变化:农民不仅摆脱了地主的统治,获得了自由,……社会因素则日渐提高。一个人是否有威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经济状况,他所担任的公职、所受的教育、同颇具影响力的人们的关系及其个人能力。就对财富的崇拜而言,便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富裕农民受人尊敬,常有人前去讨教,他们本身也都自以为是。——摘编自[俄]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材料三农民从农奴的统治下解放出来,都无法摆脱村社的宗法制束缚,村社仍通过连环保将农民限制在村社内,农民事实上难以自由地向外流动。诚然,村社内部也存在着民主成分,村社领导机构通常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村社会议决定。——摘编自罗爱林《试论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村社产生的原因及形成的村社文化特征。(3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改革“带来了新的变化”的表现。概括指出改革前后村社农民观念的变化。(5分)(3)据材料三,分析村社组织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2分)解析(1)原因:自然条件恶劣。(1分)特征:集体主义;平均主义。(2分)(2)表现: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农民通过赎买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农民受村社控制。(3分)变化:由维持现状(对发展不感兴趣或追求稳定)到追求社会地位(社会财富)。(2分)(3)有利:村社的民主管理,促进了基层民主化进程。(1分)不利:不利于资本主义获得自由劳动力。(1分)考点二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①农民受到幕府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②19世纪初,日本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且渗透到日本的城市和农村,资本家、大商人对幕府的封自主学习建统治不满,要求摆脱封建束缚。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被迫从事手工业和商业,和资产阶级接近,对幕府的统治不满。(大盐平八郎起义)(2)外患:西方国家的殖民入侵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黑船事件和《日美亲善条约》),日本的社会危机加剧。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②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了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的统治。③冲击着旧体制,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总之,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暴露了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3)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政府建立。①“尊王攘夷”运动②倒幕运动的原因:“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政府正式迁都东京,为改革准备了条件。2.内容(1)政治:废除旧体制①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设置3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2)经济:发展新经济①币制改革。②土地改革。③地税改革。④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3)文化:倡导“文明开化”①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的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②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③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西化:历法、衣食住行、鹿鸣馆。(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①仿照欧美国家建立新式军队。②军人要接受武士道教育,要求必须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3.影响积极影响:(1)经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政治: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1889年日本宪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3)军事: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初步实现了“富国强兵”。(4)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5)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消极影响:(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例如: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天皇权力极大;在教育、军事上灌输忠君思想)(2)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日本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二、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①政治上:《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争做中国的债主、争夺筑路权和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