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第11讲 新民主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11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政权的对峙(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革命运动。(2)国共政权的对峙: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考纲清单内容索引主干梳理基础夯实概念理解重点深化史料考法定向突破高考感悟押题演练课时作业主干梳理基础夯实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时间口号中心主力影响第一阶段5月4日“”“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北京学生—第二阶段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中国登上政治舞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工人阶级(3)结果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的革命运动。(5)影响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②成为中国的开端。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家国情怀——五四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五四精神蕴含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感,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先进的思想意识相结合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是爱国主义,激励无数进步青年投身于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素养感悟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②在的帮助下,李大钊、陈独秀开始进行建党活动。(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3)内容①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③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④中央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4)影响: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国际工人运动3.国民革命运动(1)兴起——国共合作①背景: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②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2)高潮——北伐战争①对象:帝国主义支持的、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②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③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吴佩孚【误区警示】国民革命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2)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3)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民革命失败了。(3)失败①原因:列强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②表现: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贺龙等在南昌发动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__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二、国共政权的对峙周恩来武装反抗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图示总结】“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关系3.土地革命(1)方针确定: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开展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2)内容:,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4.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开始: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初期处于危险中。1934土地革命打土豪(3)转折——遵义会议①时间:1935年1月。②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③影响: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胜利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与当地红军会师。②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吴起镇(5)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③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归纳总结】国共的十年对峙(1)一个核心:农村革命道路的探索。(2)三点成就: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3)四个转移: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一致对外”。概念理解重点深化考点一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概念解读民主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之前的革命,在近代中国其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民主主义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2.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功绩(1)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①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②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③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④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2)国民革命的历史功绩①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针对练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其主旨是指五四运动A.开启了近代中国一场思想启蒙运动B.对传统伦理观念给予了最致命打击C.成为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解析题干中提到“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说明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D项正确。考点二国共十年对峙概念解读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1)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2)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1.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及历史意义(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包括三个方面: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核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是革命基地。(2)历史意义①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实践基础,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②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③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属于工农民主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雏形,为在中国建立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战。针对练2(2018·无锡二模)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解析据所学1927~1930年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江西瑞金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结合“1930年……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和“江西的南昌、赣州”的信息可知,材料现象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践的结果,故B项正确。史料考法定向突破材料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获取材料信息要求:根据材料概括1921~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由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党员没有增加。材料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提炼材料观点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对国民革命性质的认识角度2对国民革命特点的认识(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是在新三民主义指导下的有更广泛群众基础的、有明确反帝目标的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角度3对国民革命目标的认识观点国民革命是国共合作领导的人民大革命。国民革命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材料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运用材料论证问题要求:分析上面的材料,论证中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