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十一)理解词句含意,牢牢把握语境复习任务群四散文文本阅读核心知识导图重温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句(重要词语、句子)进行理解。考生经过一轮复习,对重要词句的基本内涵大都能把握,并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可是,如果再向前走出一步——挖掘深层意蕴就有困难了。另外,语言表述啰嗦,少数还停留在抄录阶段。因此,二轮复习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答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任务情境内容索引ZIZHUJIANCEZIWOZHENDUAN自主检测自我诊断SHENDUDAJINGZHUNTUPO审、读、答精准突破LEITIZAILIANJISHIGONGGU类题再练即时巩固贰叁壹壹ZIZHUJIANCEZIWOZHENDUAN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黑夜,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是夜周庄诗意朦胧的最亮。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透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飘摇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宏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节选自许阳《夜读周庄》,有删改)1.“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一句中“回归”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周庄回归到本来的自然与宁静(或“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糖芝麻糖。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端午包粽子,熏艾草。中秋吃月饼。重阳买一块枣泥糕。立冬要吃汤圆。腊八肯定煮腊八粥。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有板有眼,纹丝不乱。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节选自黄蓓佳《横八字巷的人们》,有删改)2.请分析文中加颜色词语“庄严排场”的含义。答案①生活态度:不苟且,不绝望。②生活方式:有板有眼,恪守传统。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赞美的菊花的孤绝和冷艳,恰似一个人的少年意气和伶牙俐齿,譬如“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宁可枝头抱香死”等。人们随着年岁增长,见过更多的风霜严寒,终将与自己、与世界和解。就像莫言对自己年少气盛时抢白老师深感愧疚,那种争强好胜的面红耳赤,终将变为容忍、宽和的慈眉善目的模样。即便秋天开花时“蕊寒香冷蝶难来”又能如何呢?和菊花气质颇相近的林黛玉曾问菊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然万物有时,有的喜欢在春天里争奇斗艳,就随它热闹吧。有的偏爱“凌寒独自开”,就随它去吧,何必非要“报与桃花一处开”呢?(节选自古禾《采菊东篱说道今》,有删改)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人们随着年岁增长,见过更多的风霜严寒,终将与自己、与世界和解”一句的含意。答案①这句话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多,个人终会有所成长、有所改变。②“风霜严寒”比喻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磨难、逆境等。③“与自己、与世界和解”是指长大后的自我改变。年轻时少不更事,容易争强好胜、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年龄渐长、阅历渐多后,渐渐能够坦然面对自己、他人和世界,变得包容豁达、从容淡定。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散落在乡间的诗人刘星元他姓关,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这里的小学校长。学校的教师都是清一色本乡本土的农人,闲时教书,忙时兼顾农活。而关校长却是我们这所小学唯一的外来人。关校长来我们这做校长那年,我恰好上一年级。他顶替因病退休的老校长,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第一节课,他并不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带着我们参观校园。我们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在关校长的带领下,仰着头,挺着胸,把整个校园一处不落地走了一圈。操场、厕所、办公室、教室门前的小花园……每到一处,他就蹲下身子,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学校里有十多个教师呢,从没有一个人像他这么做过,我觉得他真了不起。让我觉得关校长更为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还能写一手好字。某个周末,恰逢本村老教师的儿子结婚,母亲拉着我去吃喜席。先去封礼,礼桌乌压压围了一圈人,时而传出叫好声。小孩子淘气,好奇心重,从大人们的身体间挤进脑袋向里看,只见那礼桌后面端坐着关校长。关校长在写喜联,喜联上写的什么,不认识。只见关校长提笔运腕,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就跑到了喜庆的红纸上面。那些字端端正正的,行距、尺寸、字体,都那么有条不紊,仿佛那些字本来就躺在那个位置,关校长只是用笔一点,就都蹦了出来。那些蹦出的字,似乎比躲在课本田字格里的字要好看,也似乎比在课堂上他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要好看。每写一个字,围在四周的人就叫上一阵好。关校长微微笑了笑,并不说话,继续写字。显然,我比关校长更为兴奋。一听谁再叫好,我就赶忙补一句,他是我们的校长,他是我们的老师。那些大人看着我笑了笑,我似乎感觉他们是在赞赏我呢。那时候,我们乡把教书的先生放在高高的位置上,谁家不过年不过节就布置下一桌好菜,必定是请学校的老师去家中做客。关校长家在别镇,向来都吃住在学校里,一个月回一次家,每次都带些粮食、煎饼和咸菜回来。我们乡日子过得苦,却见不得教书的先生过得苦,于是总有人家按照旧例,请关校长去家中做客,但似乎没有一家请得动关校长。我们家也请过关校长。从我们村到学校,两里路,往返就是四里。父亲派我去请关校长,往返三次,每一次关校长都有理由拒绝。直到饭菜凉了,父亲才决定放弃。父亲感慨说,真是个好先生。请不来关校长,我觉得很委屈。我们当时的学制是五年,关校长教了我们五年语文。在他那里,我知道了“床前明月光”,知道了“春眠不觉晓”,知道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知道了“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懂得了表达喜悦不必非用“喜悦”这个词,也可以是一朵盛开的花,一树摇曳的叶,一曲动人的歌;我懂得了描写时间不只非得用“光阴似箭”,还可以是学校斑驳的旧墙,去年脱掉的衣裳,家中悬挂的照片,爷爷脸上的皱纹。我于无意之中得到一位高明的老师在文学上的点拨,这种点拨日后让我受用一生。有一次,我在县城的旧书摊上淘到一本诗歌集。那是三十多年前本地的几个文学爱好者编印的一本手写蜡刻小书,已经泛黄得有些发黑。在目录的后半部分,我惊奇地发现了关校长的名字。我的手哆哆嗦嗦地打开印有他名字和作品的那一页,看到了他的简介和诗作。简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上面印着:关未山,笔名微草,小学教师,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下面是一首小诗,题目叫“乡间的孩子”。他说,每一缕风只围着孩子绕。他说,每一朵花只迎着孩子开。他说,每一只鸟只向着孩子唱。这么多年,我从不知道他竟然还是一位散落乡间的诗人,也从未把他视为园丁或者蜡烛。没错,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更为确切的词语来表达。有一年在曲阜,我去拜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在明清走廊,处处可见诸如“仁者爱人”“有教无类”“逝者如斯”之类的汉字,那些汉字凑在一起,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擒了进去。仿佛我就是老夫子那三千弟子中的一个,即便逃离了三千年之久,还是要规规矩矩地回来,聆听自上而下的教诲。我想起了关校长,想起在乡间小学,他曾手把手教我在田字格上写下横竖撇捺,教授我那些绝妙诗文。他走路时的步伐,他诵读时的声调,似乎就在眼前耳畔。于混沌中,我发现,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我无意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与关校长作比较,我只是想说,无论我们去往何方,遇见怎样卓越的人物,我们内心深处与之产生共鸣的,往往来源于故乡所赐。也就是说,乡间的关校长,才是我对于教师和教育的终极理解。即便如此,作为一位散落乡间的诗人,他视之如歌、视之如命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少呢?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校长的语文第一课,是带一年级学生一处不落地参观校园,他寓教其中,平等待人,给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印象。B.围观写喜联一段的描写,既突出了旁观者对关校长一手好字的欣赏和叹服,也体现了关校长与乡人之间关系融洽。C.文章先用大段笔墨描述关校长精心育人的师者形象,后面写他是“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丰富了其形象内涵。D.作者将关校长比喻为“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是对他诗人特征的发现,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解析“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错,原文是“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蜡烛……”,故比喻句只是表达对他诗人特征的发现。5.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案①传统教育精神的博大深厚,代代相承;②暗指作者受关校长的教诲,是传统教育精神的受益者;③体现了作者对这种教育精神的敬畏与热爱。6.请探究文题“散落在乡间的诗人”的意蕴。答案①关校长不仅是良师,也是“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的诗人;②关校长的诗作、诗情被埋没多年;③得到关校长教育和爱的学生,并未真正了解他;④从对教师和教育终极理解的高度,传达了作者对关校长的怀念和礼赞之情;⑤隐含了作者对关校长诗人身份未能被人认识的遗憾之情。自我诊断返回诊断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词义知识是否了解词语的字典义、语境义知识?审题是否能依据题干确定阅读语境?文本阅读是否能根据语境精读关于词语、句子的那些文字?答题是否掌握理解词语、句子的基本方法?是否能挖掘出词语、句子的深层意蕴?总体印象贰SHENDUDAJINGZHUNTUPO审、读、答精准突破准确理解重要词语(含标题)的含义准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返回一精准审题设问方式:(1)请解△释△画线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含义。(2)如何理△解△画线句子中“××”一词的含义?(3)请分△析△标题中“××”的多重意蕴。(4)文中“××”一词的内蕴十分丰富,请结合全文理△解△其含义。理解重要词语题的设问方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因为重要词语既可以放在“理解”层级中考查,也可以放在“分析”或“探究”层级中考查。因此,审题时首先要把两者区分开来。具体区分办法有:(1)题干用语。“理解”层级题的题干用语主要有“理解”“解释”与“含义”“意思”。“分析”层级题的题干用语主要有“分析”“探究”与“意蕴”“内涵”“含意”,且多有“请结合全文”等提示语。(2)词语位置。凡是出现在文章开头或中间段落中的词语,可以认为是“理解”层级的;凡是出现在标题或文末的词语,可以认为是“分析”或“探究”层级的。(3)赋分。分值在6分以上的,可以认为是“分析”“探究”层级的;反之,则是“理解”层级的。区分两者的意义在于:“理解”题是局部的,内容的,手法的;“分析”“探究”题则是全文的,深层的,主旨的。再者,审题要确定好语境,即阅读范围。凡是该词语出现的地方,包括它反复出现的地方,均是该词语的语境,需要找准、找全。理解重要词语题本质上是一种语境阅读。要有极强的语境意识,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阅读时要确定该词语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次数,把与之相关的前后文字全部找出来,加以筛选整合。因为该题型重点考查的是其语境义。同时,阅读时也应先有一个全文意识,对文章的思路、主旨等有个大致的把握。只有在此框架内阅读思考,才能对词语有准确、全面的理解。二带题细读1.思考方法:“一借三看四联”(1)“一借”,即借助词语的固有含义。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与固有含义相去甚远,但大多数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还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借助固有含义,才能正确理解。(2)“三看”①看词性:名词(名词性短语):本义(实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