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时空坐标】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考试内容】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九下P34—38/中考复习指南P201)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识图学史】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漫画)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②组成国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③影响: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重要事件①导火线: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妻子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②爆发: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特别提示】战争中的三条战线以东线和西线为主,西线是关键。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③凡尔登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④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知识拓展】发生在西线的战役除了凡尔登战役外,还有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5)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性质)。这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特别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交战双方来说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它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虽然对于塞尔维亚而言是正义的战争,但它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二列宁与十月革命【考试内容】了解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历史意义。(九下P39—42/中考复习指南P201—202)十月革命(1)背景: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俄国经济崩溃,临时政府统治陷入全面危机。【知识拓展】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因此被称为“十月革命”。(3)特点: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4)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5)成果①政权建立: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成立。②政权巩固:苏维埃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知识拓展】苏俄政府为退出一战,与德国及其同盟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这就为苏维埃政府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从而能够恢复经济,建设红军,巩固政权,为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奠定了基础。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6)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三《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考试内容】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九下P43—46/中考复习指南P202)1.巴黎和会(1)时间:1919年1—6月。(2)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成果①《凡尔赛条约》: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会议性质)【特别提示】《凡尔赛条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是《凡尔赛条约》中关于德国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②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特别提示】巴黎和会中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充分说明弱国无外交。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华盛顿会议(1)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2)目的: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3)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2月。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成果: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5)作用: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知识拓展】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美、英、日、法的《四国条约》,承认了彼此在太平洋的权益。会议还签订了美、英、法、日、意《五国海军条约》,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后,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特别提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地维持下去。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试内容】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知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主要问题。(九下P47—51/中考复习指南P202)1.新经济政策(1)背景: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2)时间: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3)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5)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的表现)(6)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提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新经济政策的“新”是指: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苏联的工业化(1)提出: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2)开始: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3)成就: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识图学史】斯大林(1879—1953)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评价: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知识拓展】苏联工业化建设经验教训: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要协调发展。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农业集体化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识图学史】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苏联模式(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3)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4)评价: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五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考试内容】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九下P52—54/中考复习指南P202—20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2)开始: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再次发动:1930年,甘地再次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5)影响: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识图学史】甘地(1869—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