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空坐标】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一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考试内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八下P18—22/中考复习指南P169—170)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②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③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①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②交通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误区警示】“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原来以农业为主的局面,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还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②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③内容: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拓展延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影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材料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读]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二三大改造【考试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八下P23—26/中考复习指南P170—171)1.背景(1)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与发展;(2)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内容: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②形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③结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误区警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公有制。二者在当时形势下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②方式:公私合营。③过程: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④创举: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知识拓展】赎买政策是指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以一定代价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实行国有化的政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设想过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本实行赎买。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三大改造的完成(1)时间: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3)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三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考试内容】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了解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和以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八下P27—32/中考复习指南P170—171)1.中共八大(良好开端)(1)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影响: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探索中的失误(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误区警示】农业合作社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农村建立的标志。人民公社化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上是追求平均主义,它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失误,其实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大跃进”表现在工业上为大炼钢铁,农业上为浮夸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突出表现是追求“一大(规模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政社合一。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①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②开始: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③动荡局面: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④危害: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⑤教训:我们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必须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制定正确的党的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识图学史】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1)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2)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3)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识图学史】焦裕禄(1922—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