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专版)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07课时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7课时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空坐标】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一明朝的统治【考试内容】知道明朝的建立;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主要措施和科举考试的变化,初步认识皇帝专权的弊端。(七下P66—69/中考复习指南P140)1.明朝的建立(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发展。(2)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3)灭元: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识图学史】朱元璋像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朱元璋强化皇权(1)背景: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为巩固统治,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2)措施①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目的: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目的:监控地方,巩固皇室)②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使之直接向皇帝负责。(目的:进一步集中权力)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目的:为分散兵权。作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特别提示】秦朝设立丞相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明成祖时又成立东厂。这两个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3)地方和中央各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科举考试的变化(1)命题范围:“四书”“五经”。(2)答题限制: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3)答卷格式:八股文。(4)危害:八股取士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知识拓展】八股文是指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即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各有两股排比、对偶句,加起来共有八股,因此称为“八股文”。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皇帝专权的弊端皇帝专权往往会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民主性、创造性,造成社会恐怖,阻碍社会发展、进步。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5.经济的发展(1)农业: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手工业丝织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出现一批棉纺织业基地。(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识图学史】明代青花扁壶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二明朝的对外关系【考试内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七下P70—75/中考复习指南P140)1.郑和下西洋(1)前提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2)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识图学史】郑和像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概况①时间:1405年—1433年。②所带物品: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大量金银货币。③物品用途: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④到达: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戚继光抗倭(1)背景①倭寇:元末明初,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②倭患:明朝中期,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识图学史】明代《倭寇图卷》(局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戚继光整顿军队①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②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识图学史】戚继光像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戚继光抗倭①在浙江,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②在福建、广东地区,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带领广大军民先后消灭了两地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三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考试内容】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名著,了解明代科技成就及影响;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修建,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七下P76—83/中考复习指南P141)1.科技(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著作内容及特点地位及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作者著作内容及特点地位及价值宋应星《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识图学史】李时珍像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建筑(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①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②概况:先后18次修筑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③特点: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修建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④评价: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⑤影响: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特别提示】长城是冷兵器时代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其修筑目的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秦朝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明朝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蒙古族鞑靼和瓦剌的进攻。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北京城①修建:明成祖取得帝位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到1420年基本建成。②构成: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外城。③特点:宫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建筑群。整个北京城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以宫殿为重点,建有各种建筑及民生设施。【特别提示】紫禁城(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用红墙黄瓦,红色表示庄重尊严,黄色是皇室的标志。故宫许多建筑的数字都和九有关,如台阶的级数、门钉的数目等,体现皇帝九五之尊的威严。故宫许多建筑的名称都有“仁、和、中、安”等字,突出传统的儒家理念。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文学(小说和戏剧)艺术形式作品成书时间作者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魏蜀吴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艺术形式作品成书时间作者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吴承恩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戏剧《牡丹亭》明朝后期汤显祖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识图学史】汤显祖像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四明朝的灭亡【考试内容】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七下P84—87/中考复习指南P141)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2)社会动荡①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识图学史】明代《流民图》(局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原因①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②直接原因: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饥民遍野,官府催征如故。(2)经过①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队伍发展壮大。李自成严明军纪,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10余省。②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③1644年,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推翻。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3)明朝灭亡以后,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误区警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而不是被清朝灭亡。1644年,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考试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和巩固西北边疆;了解清朝的疆域,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七下P88—95/中考复习指南P141—142)1.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南下消灭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的反清力量,建立对全国的统治。(2)清朝的统治:政治制度方面基本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1)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2)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把敌人包围在赤崁城和台湾城两个孤立的据点中。(3)1662年,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者宣告投降。至此,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识图学史】郑成功像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1683年,清军攻入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6)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1)1653年,顺治皇帝赐予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2)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3)1727年(雍正皇帝在位时),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1751年(乾隆皇帝在位时),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5)乾隆时,英国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六世班禅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北面修建了须弥福寿庙,供他居住。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知识拓展】历史上与西藏有关的史实:唐朝文成公主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