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培训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导培训2021年4月22日课程目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政府引导法规要求生产需求管控风险整治隐患建立制度编制台账公告风险全员参与有机构有制度有方法目录一目的和意义二基本概念和要求三工作程序和内容一、目的和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中办发32号】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2016安委办3号】《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2016安委办11号】省、市工作安排《广东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2016粤安办60号】《深圳市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2016深安9号】市国资委13家试点单位—1.为什么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地铁集团、燃气集团、机场集团、公交集团、天健集团、巴士集团、水务集团、农产品公司、物业类企业(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家)、施工企业(2家)政府引导一、目的和意义—1.为什么开展双重预防机制法规要求深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2018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一、目的和意义—1.为什么开展双重预防机制我们对事故的思考?——过去的思维方式,是以事故为导向,基于后果的强制性思维,重在管控结果。发生事故后,紧急下通知,召开会议,开展大检查,应对检查,疲于应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如何破解这一问题?从事故导向转移预防为主——风险管控,是从单一事故导向转向风险导向,是基于风险的非强制性思维,重在管控过程。主动辨识危险源,评估风险,管控风险,是把安全生产工作重心前移,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事故隐患前面,标本兼职,预防为主。一、目的和意义—1.为什么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理内在需求东晓街道天乐大厦“5·13”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2018年5月13日,深圳市罗湖区东晓街道布吉路1021号天乐大厦负一楼污水泵房的污水池内发生一起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一、目的和意义—1.为什么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理内在需求存在问题①企业负责人与安全管理人员履职不到位。②未对有限空间进行风险辨识。③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④未配备有限空间作业必备防护用品与救援工具。⑤未进行安全生产全面检查。⑥安全生产责任不清。目录一目的和意义二基本概念和要求三工作程序和内容二、基本概念和要求—1.基本概念危险源?风险?隐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流程三者有无内在逻辑关系?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风险点风险分析风险分级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一般隐患重大隐患二、基本概念和要求—1.基本概念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11危险源(hazard):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火药、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危险源的构成: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如:违章作业、误操作等。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二部分。如:夜间驾车照度不足、雨天驾车路面湿滑等历程:2001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2003年,《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20000.4-2003)→2007年,《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1-200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11)二、基本概念和要求—1.基本概念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危险源(hazard):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即根源,往往是一些物理实体。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破坏、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如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等一些异常现象。(1)危险物质,如柴油、煤气、汽油;(2)一旦失控可能导致蓄积能量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正在进行的高处作业、运转的割草机。(1)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指挥、错误操作、超负荷作业、情绪作业等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危险有害因素。(2)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强度不足、稳定性差、噪声、震动等。(3)环境因素,如通风不良、高温、天气恶劣等。(4)管理因素,如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等。二、基本概念和要求—1.基本概念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原安监总局[2008]16号)历程:1994年,《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1994)→1995年原劳动部《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2008年,原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原安监总局[2008]16号)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事故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事故隐患。前者是依据,后者是表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8年原安监总局第16号令二、基本概念和要求—1.基本概念风险(risk):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风险不存在。风险(R)=可能性(L)×后果(C)通常表述: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OHSAS18001)对伤害的一种综合衡量,包括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的严重程度。——《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20000.4-2003)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2007)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通常用事件后果(包括情形的变化)和事件发生可能的组合来表示风险。——《风险管理术语》(GB/T23694-2013/ISO/Guide73:2009)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风险管理术语》(GB/T23694-2009/ISO/Guide73:2002)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风险一词最早源于古意大利语“Riskcare”,意为“敢于”。1930年美国管理协会讨论关于保险问题,首次提出。二、基本概念和要求—1.基本概念危险源与风险的关系危险源——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第一类危险源)。风险——人们对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危险源的存在也就意味着存在风险,因此,危险源是风险的源头,是风险的载体,而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二、基本概念和要求—2.基本要求双重预防机制十项目标1.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2.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3.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4.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5.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6.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7.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8.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台帐;10.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二、基本概念和要求—2.基本要求成立工作机构全员参与实施全员培训编写体系文件运行考核信息化建设目录一目的和意义二基本概念和要求三工作程序和内容三、工作程序和内容—1.目标与责任管理制度目标责任管理规划责任体系履责问责•成立机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年度自评•机构职责•纳入《目标责任书》•明确指标•履职情况•考核问责程序三、工作程序和内容—2.组织机构与职责管理制度领导小组推动小组成立工作机构: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小组分为领导小组和推动小组两个层级。明确工作职责:领导小组职责、办公室职责、推动小组职责。领导小组组长:公司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安委会成员。推动小组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成员:部门安全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等。工作牵头部门:安全管理部门。——事业部、下属单位等基层单位均应成立本级单位的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小组。指导手册要求三、工作程序和内容—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教育培训风险点确定自评考核辨识方法辨识范围事故分类风险分析风险评价评价方法风险分级风险点级别重大风险确定管控原则管控要求风险四色图作业风险比较图岗位风险告知卡重大风险公告栏制度主要内容评审更新沟通三、工作程序和内容—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教育培训•培训计划: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范围:全员培训、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培训内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等;•培训方式:内部培训、外聘专家、班组会等;•培训频次:参照制度或根据管理需求开展;•培训记录:保留培训签到表、影像记录、考核记录等。三、工作程序和内容—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点确定划分原则——大小适中、易于分类、功能独立、范围清晰风险点——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等的总称。区域、场所、设施、部位:——如办公区、大型会议室、宿舍、停车场、消防值班室、食堂、配电房、有限空间、游泳池、设备房等。作业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作业,如高空作业、电工作业、消杀作业、二次供水管理、维修作业。《风险点登记台账》三、工作程序和内容—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危险源辨识辨识方法区域、场所、设施、部位——安全检查表法(SCL)作业活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其他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头脑风暴(BS)、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事故树(FTA)、事件树(ETA)、BowTie等。辨识范围险源辨识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的所有区域及活动:——区域位置、场所环境、建构筑物、物料材料、设备设施等各个方面。——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以及过往活动遗留问题等。典型危险源三、工作程序和内容—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工艺、组织、措施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的一种表格式工具。适用于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优点:是建立在安全检查基础和安全系统工程基础上,定性分析结果,简单易学、便于操作、适用范围广。缺点:约束限制了人们主观发挥,对于不在表中的项目可能被忽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等•事故案例、专家经验•同行业或相关行业检查表编制依据•确定编制人员•熟悉系统•收集相关资料•编制检查表检查表编制•厂址、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等•平面布置、安全距离等检查范围辨识方法——安全检查表法(SCL)安全检查表三、工作程序和内容—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辨识方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通过对作业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险源辨识等步骤。优点: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缺点:一般仅用于作业活动分析,不适于对连续的工艺流程、及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危害辨识。实施步骤:——确定工作危害分析的生产场所和区域;——对确定的生产场所和区域进行工序划分;——对每个工序进行工作内容分析;——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