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文革”时期的文学(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导火索:吴晗的历史剧《海瑞罢官》☆1965年10月,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毛泽东的5.16通知。☆5.16通知的发布标志文革揭开序幕。一、走向“文革”文学(二)文化大革命的本质、特征本质:文革是一场政治斗争。通过文化斗争达到政治斗争的目的。政治本质:夺权特征:是全国各地的大批判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夺权运动,是对现有的价值观摧毁,重建。口号:破四旧,立新风。(三)文革文学纲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文艺黑线理论”“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对建国后文艺全面颠覆,也提出开创无产阶级文艺的新主张即:搞好样板文艺、打破偶像。(四)“文革文学”的总体特征分裂的文学世界政治的直接“美学化”;文艺生产完全纳入政治体制中,样板戏表现为政治乌托邦想象与大众艺术形式的结合重新构造“经典”——八个样板戏(五)文革主流文学的基本特征1.人物塑造:塑造工农兵形象2.作者:大力提倡集体写作极端提倡集体写作,有写作小组。写作的权威性加强。3.文学的封闭状态中国文学几乎完全同世界文学隔离4.文学创作“样板化”。二、重新构造“经典”(一)重构文学“经典”,大力提倡革命样板戏样板戏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榜样。革命样板戏具有权威性、模仿性。主要作品:八个“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红色经典—八大样板写实与虚拟结合打破主演体制,调动各种力量为剧情和塑造人物服务音乐创新念白的个性化、通俗化、生活化1.都是集体创作,新创作较少,是政治要求的代言,意识形态的反映;2.题材:革命历史斗争题材较多;3.人物塑造:类型化、定型化;4.对民间艺术形式的借鉴:故事的传奇性、人物塑造的脸谱化、大团圆的喜剧结局。(二)小说“样板”:文革中的小说创作1.基本情况(1)与戏剧相比,小说的个人性较强,但仍有样板的意识。如小说《虹南作战史》、《牛田洋》(2)特点小说设计的三类人物:高大完美的英雄、一般的英雄人物、反革命人物浩然(1932—)(1)文革间唯一被正统认可并被推为样板的作家。2.主要作家作品(2)《艳阳天》分为三部。把对意识形态的靠近和对乡土生活的感性把握比较好。(3)文革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是《金光大道》强调史诗性结构。(一)分裂的文学世界1.“文革”文学存在着不同的两个部分:(1)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2)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传播的作品。2.“文革”时期特殊创作——“地下写作”(1)文革中被剥夺写作权利的作家的创作:右派或九叶、七月诗人(2)业余文学青年的创作,知青是主体。(二)丧失写作权力的主要作家及代表作1.绿原《重读圣经》通过对圣经中的人物的分析借古讽今,是理性的剖析,隐藏了自己的情感。2.牛汉1970年左右写了几十首诗,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树》。主要描写被压抑的心灵,通过写动物植物间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3.曾卓《悬崖边的树》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顽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却又象是要展翅飞翔4.穆旦《智慧之歌》《神的变形》等九叶诗派诗人。穆旦诗作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味道,是饱经坎坷的知识分子在生命将逝时,对历史、生命的旷达、冷峻悲观的思索。其诗以抒情见长,晚期的诗哲理味浓。在个体生命与历史的交汇处对历史人生进行思索、审视。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这是一片落叶飘零的树林,每一片叶子标记着一种欢喜,现在都枯黄地堆积在内心。有一种欢喜是青春的爱情,那时遥远天边的灿烂的流星,有的不知去向,永远消逝了,有的落在脚前,冰冷而僵硬。另一种欢喜是喧腾的友谊,茂盛的花不知道还有秋季,社会的格局代替了血的沸腾,生活的冷风把热情铸为实际。另一种欢喜是迷人的理想,他使我在荆棘之途走得够远,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它终于成笑谈。只有痛苦还在,它是日常生活每天在惩罚自己过去的傲慢,那绚烂的天空都受到谴责,还有什么彩色留在这片荒原?但唯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1.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原籍山东,生于北京。15岁开始诗歌创作。其许多诗歌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知青中传唱。1971年入伍,1972年因各种压力造成精神崩溃,1973年退伍就医。1979年其作品在《诗刊》上首次公开发表,引起各方关注。(三)年轻一代的觉醒:业余文学青年的创作代表作品《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疯狗》《海洋三部曲》、《命运》、《鱼儿三部曲》、《烟》(爱情诗)、《酒》(爱情诗)《疯狗》(1978年发表)表达绝望的辛酸,不仅写恋情也写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都有的情绪。《我的最后的北京》1968年完成。表达典型的知青情感。知青在离城瞬间情感的波澜,抒发知青对上山下乡的真实感受,对离别情绪的真实写照。语言陌生化、个人化。疯狗————致奢谈人权的人们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我不再把自己当人看,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我还不是一条疯狗,不必为饥寒去冒风险,为此我希望成条疯狗,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艰难。我还不如一条疯狗!狗急它能跳出墙院,而我只能默默地忍受,我比疯狗有更多的辛酸。假如我真的成条疯狗就能挣脱这无情的锁链,那么我将毫不迟疑地,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烟燃起的香烟中飘出过未来的幻梦,蓝色的云雾是挣扎过希望的黎明。而如今这烟缕却成了我心中的愁绪,汇成了低沉的含雨未落的云层。我推开明亮的玻璃窗,迎进郊外田野的清风。多想留住飘散的烟缕——那是你向我告别的身影。酒火红的酒浆仿佛是热血酿成,欢乐的酒杯是盛满疯狂的热情。如今,酒杯在我手中颤栗,波动中仍有你一丝美丽的眼睛。我已在欢乐之中沉醉,但是为了心灵的安宁,我还要干了这一杯,喝尽你那一片痴情。食指的意义食指为朦胧诗在70年代末的兴起定下几个基调:1.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思想以及痛苦、矛盾与期待相交织的心理特征,后来成为朦胧诗派的基本路向之一。2.诗人强烈的主体意识影响了朦胧诗关于“小我与大我”的争论。3.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双重情怀极大影响朦胧诗人群的美学定位。2.白洋淀诗群代表诗人:芒克、根子、多多、江河、严力、郑义、陈凯歌等。在河北白洋淀一带的创作,在地下知青写作中规模最大成就最高,被称为白洋淀诗群。能够有大口喝醉烧酒的日子能够壮烈、酩酊能够在中午在钟表滴答的窗幔后面想一些琐碎的心事能够认真地久久地难为情能够一个人散步坐到漆绿的椅子上合一会儿眼睛能够舒舒服服地叹息回忆并不愉快的往事忘记烟灰弹落在什么地方《能够》——多多能够在生病的日子里发脾气,作出不体面的事能够沿着走惯的路一路走回回家去能够有一个人亲你擦洗你,还有精致的谎话在等你,能够这样活着可有多好,随时随地手能够折下鲜花嘴唇能够够到嘴唇没有风暴也没有革命灌溉大地的是人民捐献的酒能够这样活着可有多好,要多好就有多好!从死亡的方向看从死亡的方向看总会看到一生不应见到的人总会随便地到一个地点随便嗅嗅,就把自己埋在那里埋在让他们恨的地点……他们把铲中的土倒在你脸上要谢谢他们。再谢一次你的眼睛就再也看不到敌人就会从死亡的方向传来他们陷入敌意时的叫喊你却再也听不见那完全是痛苦的叫喊!你看到了吗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而是把头转向身后就好象是为了一口咬断那套在它脖子上的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你看到它了吗你看到那棵昂着头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它的头即使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你应该走近它你走近它便会发现它脚下的那片泥土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黄翔(1941—)朦胧诗最早的探索者,文革前就有创作。文革中较早有叛逆思想并将这种思想注入诗歌创作中。如《独唱》表现一种孤独、傲岸不群的人格形象,与同时代诗歌比有一种抵触特色。3.贵州诗人群独唱——黄翔我是谁我是瀑布的孤魂一首离群索居的诗我的漂泊的歌声是梦的游踪我的唯一的听众是寂寞创作于1968年的《野兽》充满了对时代哲理性的思考、历史的批判,对人性沦丧的悲剧的概括。黄翔的《野兽》野兽——黄翔我是一只被追扑的野兽我是一只刚扑获的野兽我是被野兽践踏的野兽我是践踏野兽的野兽我的年代扑倒我斜着眼睛把脚踩在我的鼻梁上撕着咬着啃着直啃到仅仅剩下我的骨头即使我只剩下一根骨头我也梗住我的可憎年代的咽喉(四)手抄本小说比较有价值的手抄本小说:张扬《第二次握手》、北岛《波动》、靳凡《公开的情书》、李平《晚霞消失的时候》这批小说艺术水平不是很高,最大的价值在于不同程度的表现了个人化的写作倾向,表达了特殊环境中个人的所思、所想、所感。1976.1.8周恩来逝世李瑛《一月的哀思》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石祥《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光未然《伟大的人民勤务员》天安门诗抄京城处处皆白花,风吹热泪撒万家。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向总理请示》抹去吧,眼角的泪!鞠上最后一躬,再把战刀多磨几回。死,决不是战斗的终止,死,是永远的丰碑。某女士真疯狂,妄想当女皇。给你个镜子照一照,看你是个啥模样。样板戏《沙家浜》“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样板戏《红灯记》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出江追舟抢在雷雨前样板戏《海港》《奇袭白虎团》一、“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及“文革”期间的地下文活动“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1、作品被封杀2、作家受到迫害“文革”期间的公开文学1、70年代初单一的“革命样板戏”表现方式:三突出写作技巧:三结合关于样板戏的评价:“革命样板戏”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对知识分子和民间文化传统摧毁、压制、改造和利用在文艺领域中的典型体现。“样板戏”中略有艺术价值的剧目,也是对知识分子和民间文化利用较好的作品,体现了民间文化对主流意识的消解。2、71年9月-74年底文艺出版有限度的恢复。3、75年“知青文学”的发端4、“与走资派斗争”的电影和戏剧5、76年蒋子龙的短篇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文革”期间的公开文学文革期间的地下文学1、老作家的秘密创作廖沫沙《嘲吴晗并自嘲》,《悼吴晗同志》杨沫《自白--我的日记》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