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时空观第8课时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时空坐标】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考点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八上P120—124)【课标内容】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主题具体内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时期原因影响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洋务运动的诱导(2)外商企业的刺激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提供经济、阶级条件(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发展,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1)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主要原因)(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3)“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4)全国“提倡国货,反对洋货”运动的兴起(1)一战时期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日趋衰落(1919-1949)(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2)战乱的环境(日本侵华战争、解放战争、军阀混战)(3)官僚资本主义的建立和扩张中国民族工业日渐萎缩(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特征(1)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总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2)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较为薄弱(3)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人物张謇、荣德生、荣宗敬、卢作孚、侯德榜根本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历史作用(1)从经济领域看: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从政治领域看: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为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3)从思想领域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1)辛亥革命后,民国颁布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2)外来启蒙思想传入,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交通运输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习俗男子:蓄辫——剪辫;女子:缠足—禁止缠足服饰长袍大褂——穿新式礼服(西服、中山装、高领服装、旗袍)礼节跪拜礼——行鞠躬礼、握手礼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称谓“大人、老爷”——称呼“先生”饮食西餐、西式糕点、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婚丧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丧、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登场休闲娱乐公园、咖啡馆在大城市风行一时特点总体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特点表现(1)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地地区的变化(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4)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意义改变了不良的社会习俗,人们生活开始逐步走向现代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观念,推动了社会进步(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考点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八上P125—129)【课标内容】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刷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主题具体内容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原因(1)传统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2)近代教育的发展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的需要(3)西方文明的影响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表现新式学堂概况(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4)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表现新式学堂作用新式学堂的创建,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知识,培养了大批近代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科举制度的废除概况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作用推动了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具有新思想、新思维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新闻业的发展(1)《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1949年5月27日停刊。它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被称为“近代史百科全书”(2)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国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3)民国时期著名的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事业的发展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作用(1)方便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有利于信息和文化的传播(2)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3)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4)传播了西学,推动了社会生活近代化,开阔了国人视野,改变了思想观念(5)对于历次社会变革,大众媒体担负着舆论宣传的重要角色(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文学人物作品鲁迅《狂人日记》(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孔乙己》《阿Q正传》(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其他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美术代表人物齐白石徐悲鸿概况善绘花草虫鸟,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代表作:《群虾图》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代表作《愚公移山》(表达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田横五百士》(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音乐代表人物聂耳冼星海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其中《义勇军进行曲》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不朽战歌,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召力),成为抗战时期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主题具体内容电影概况(1)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2)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易混易错】1.张謇创办实业的根本目的是挽救国家危亡,没有提出独立的政治主张,不属于独立的政治派别。2.1862年,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3.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属于清末时期。1912年中国才进入民国时期。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论从史出】材料哥哥荣宗敬、弟弟荣德生兄弟俩商量,旧钱庄已无“钱”图,投资面粉加工业正合时宜,二人立即决定将钱庄资金转向面粉加工。他们不知近代面粉加工的生产流程,也不知设备如何配备……不能一下筹齐数万两巨款购买机器设备和小麦……购地设厂时乡绅散布谣言说烟囱破坏风水,阻挠建厂……另外,南方人不大吃面粉,而且北方销路还没有打开……克服一系列困难,荣氏兄弟由一个厂发展到数个厂,1931年生产能力占全国面粉业的三分之一,被誉为“面粉大王”。[设问]概括荣氏兄弟投资面粉厂需要“克服”哪些方面的“困难”?[解答]技术薄弱;资金不足;封建势力的阻挠;市场开发不足。重难拓展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异同对比】1.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发展历程时期从洋务运动到清末“一战”期间“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阶段特征萌芽阶段,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短暂发展“黄金时代”民族工业凋谢、萎缩原因洋务运动刺激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尤其是日本的掠夺(续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发展历程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外因:“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总体特征(1)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2)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3)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大体是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非常薄弱。(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列表古代近代交通通讯步行、马车、帆船、人工送信轮船、火车、电报、电话社会习俗缠足、男子留长辫等剪辫、易服、劝禁缠足跪拜礼鞠躬、握手礼“老爷”“大人”之类称谓“先生”“君”等平等的称谓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设问分析】1.如何评价张謇的“实业救国”主张?这一思潮的根本目的是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民族资产阶级试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国家危亡,具有爱国进步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民族工商业获得进一步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西方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一目的是不能实现的。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一战期间迅猛发展的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压制,最终走向衰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民族工商业就不可能获得发展,“实业救国”也就不可能实现。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物质生活不断走向近代化的原因及特点原因:(1)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深刻影响中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2)内因: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政治上:有识之士的政治活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③思想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3)其他原因:中国人善于接受先进文化并进行创新等(如旗袍)。特点:①性质上: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②地域上:由通商口岸逐步向内地延伸。③过程上:由中西冲突到融合,趋势上由封闭走向开放。④水平上:不均衡,城市较快,农村较慢(原因:自然经济封闭、思想落后、农民贫穷)。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训练3.中国近代后期,中国的文学艺术巨匠们作品中反映的时代特征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中国近代后期,人们追求科学、民主,反对专制、独裁,一方面,中国遭受侵略,另一方面,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越来越激烈,这就是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当时进步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如鲁迅的杂文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痛斥国民党的黑暗统治,鼓舞了人们的反抗斗争;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反映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和对民族美好未来的向往;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当时血与火的斗争现实,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