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案 第三部分 第12课时 宪法至上,依宪治国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2课时宪法至上,依宪治国【考试要求】1.知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2.知道宪法规定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3.知道宪法组织国家机构,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4.懂得权力需要制约,认识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5.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6.从宪法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体会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认识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7.懂得宪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增强宪法意识。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知识思维导图考点一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原则有哪些?(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2.宪法如何确认并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原则得以实现?(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4.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1)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5.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有哪些?(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6.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的?(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7.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8.为什么要规范、制约国家权力运行?(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2)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3)只有依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9.宪法是怎样规范权力运行的?(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4)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易错警示]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人民是政治概念;权利、公民是法律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易错警示】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人民是政治概念;权利、公民是法律概念,不能混为一谈。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负责,受其监督。”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注意人民和人大的关系、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大即国家的权力机关,人大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而不是相反。考点二保障宪法实施1.宪法的地位及作用是什么?(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2)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就要坚持依宪治国。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1)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和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宪法的制定修改遵循特定的制宪修宪程序,而普通法律只需一般程序。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3.如何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1)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3)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4.为什么说宪法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4)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5.如何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1)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国家增强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2)公民:①学习宪法,我们要在学习理解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②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导和要求;③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严格遵守宪法并维护宪法权威。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易错警示】1.“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不甚严格。”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宪法制定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意为所有法律的制定修改都严格,宪法相较与普通法律更加严格,而不是普通法律不严格。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党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组织当然包括中国共产党,其根本活动准则不是党章,而是宪法。3.“宪法与公民生活距离太远,关系不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设专章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规定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措施;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探究一维护宪法权威例1[2016·河北]宪法是我国法律的根基。随着宪法的修改完善,宪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回答1-2题。1.在商场买完东西往外走的老高,被身边一位刚丢钱包的青年怀疑为小偷。青年要对老高进行搜身,经常学法的老高用宪法知识劝阻了他。老高讲的应该是()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③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知情权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2.阅读下面法律条文并联系上题事例,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①违反宪法就要受到刑罚处罚②宪法和刑法的内容相近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④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A.①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思路点拨】此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宪法的相关知识。第1题,要求考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选择、运用宪法知识,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关键词“搜身”“用宪法知识”可知①④正确。第2题,要求考生在宪法内容与刑法内容的对比分析中得出正确结论,即宪法是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公民权利受法律保护。【参考答案】1.A2.C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变式1】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脱贫成就震惊世界。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从1978年到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2018年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从践行我国的宪法原则的角度看,这体现了()A.共同富裕B.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共同繁荣D.尊重和保障人权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D【变式2】下图漫画《不作为》警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A.法定职责必须为,要敢于担当B.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不可任性C.用权须谨慎,徇私枉法贻害无穷D.有权必有责,履职会被追究责任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A【解析】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懈怠、推诿。故选A。探究二保障宪法实施例2[2019·河北]走进法治生活。近年来,北京市数量庞大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如脱缰野马,成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隐患,社会各界要求对电动自行车加强管理的呼声日益强烈。经充分调研论证,凝聚共识,2018年9月28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8年11月1日开始实施。《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需登记挂牌才可上路,凡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不能上路行驶。《条例》的出台不仅让车主有了合法身份,也让政府的交管部门摆脱了“无法可依”的尴尬。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1)请简要说明为什么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条例》。(2)从宪法的法律效力看,《条例》能够审议通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要发挥《条例》的作用,广大市民和交管部门应该怎样做?(4)由《条例》的制定、实施看政府权力的获得、行使,你能得出什么认识?知识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思路点拨】第(1)问考查的是立法问题,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或人大是国家的立法机关),拥有立法权,因为《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因此应由相应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北京人大常委会通过该《条例》。第(2)问指向性非常明确,即从宪法的效力上看,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条例》是地方性法规,属于普通法律,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会因违宪而无效。这便是《条例》通过的基本要求。第(3)问考查面对法律公民和政府的做法,公民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