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内战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8-1949.1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三讲国共内战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8-1949.10一、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二、重庆谈判三、内战爆发前国共两党的军事对抗四、旧政协与民主的昙花一现五、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六、新政协与新中国的建立一、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1、国际形势•阻止八路军、新四军受降,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支持蒋介石。•采用“调处”的方法,达到中国在国民党政府领导下的统一。美国一、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1、国际形势•二战后期,与美国就远东问题达成了妥协,并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明确规定“苏联政府同意予中国以道义上与军需品及其他物资之援助,此项援助当完全供给中国中央政府即国民政府”。•主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不支持中共进行武装斗争。苏联一、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2、国内形势•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的执政党,也是世界其他国家认可的中国的合法政府,得到了美国和苏联的支持和援助。•与共产党争夺抗战的成果,主张通过和平或武装途径消灭中共武装,维持国民党统一政府。•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945年7月公布的数据,国民党共计拥有兵力422万余人,加上军事机关85万人,军事学校16万人,陆军总兵力共524万余人。国民党一、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2、国内形势•8月25日发表《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抗战中实力大增,到1945年9月,解放区发展为19个,面积104.8万平方公里,人口1.255亿,军队127万人,民兵268万人,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共产党一、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2、国内形势•抗战期间,民主力量发展迅速,先后形成了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九三座谈会(后改称九三学社)、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中国妇女联合会等民主进步的党派和组织。•抗战胜利后,以民盟为代表的民主党派主张民主建国,建立中国式的民主制度,以英美国家的民主制度为模本,参以苏联的经济民主,即所谓的第三条路线或中间路线。•民主党派在国共对峙中的中立立场。民主党派二、重庆谈判1、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国民党拥有总兵力400余万,包括拥有大量新式装备的陆、海、空军,统治着全国百分之七十六面积、三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所有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几乎全部近代工业和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本•但军队大部分驻扎在南方和西南边陲•美苏的支持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的原因二、重庆谈判1、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中共经历抗日战争后,实力大增。•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争之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赴重庆谈判有利于争取民心,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在谈判中将取得主动权。•蒋介石政府的腐败和内部的派系斗争,以及军队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利于马上发动内战。•美苏对和平谈判的支持。毛泽东的考虑二、重庆谈判2、谈判的经过•抗战后期,国共两党就已在美国大使赫尔利的调解下开始就抗战胜利后的建国问题进行接触,但未有实质性成果。•重庆谈判从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签订协定,共43天。•中共方面的成员是周恩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和王若飞(中共中央秘书长);国民党方面的成员是张群(四川省主席)、王世杰(外交部长)、邵力子(国民参议会秘书长)和张治中(军委政治部长)二、重庆谈判2、谈判的经过•8月29日,一般性商谈;•9月3日,中共向国民党提交谈判方案(11条建议);•9月4日,实质性会谈,涉及军队改组和政治会议的召开等问题;•9月8日,以中共提出的11点建议为基础进行商谈,国民党限于被动;•9月10日—12日,着重商讨了政治会议、国民代表大会、施政纲领、各党派参加政府及承认解放区等问题;•9月15日,就省区划分、地方政府人事推选、军队缩编和军队驻地等问题进行商谈,分歧很大,未获得结果。•9月19日,中方提出方案,做出让步;•9月21日,双方就解放区政权和中共军队问题难以达成共识,谈判陷入僵局;•9月27日—10月8日,继续就军队缩编和解放区及召开政治会议等问题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共同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谈判桌上的交锋二、重庆谈判3、成果及分歧•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关于政治民主问题•关于国民大会问题•关于人民自由问题•关于党派合法问题•关于特务机关问题•关于释放政治犯问题•关于地方自治问题•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关于解放区地方政府问题•关于奸伪问题•关于受降问题会谈纪要要点最大的分歧在于:解放区的政权问题和中共军队的问题三、内战爆发前国共两党的军事对抗1、国民党的军事行动•收编日伪军为国军;•令华北、山东地区的日军抗拒中共的受降工作;•在美国帮助下空运军队接管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大城市;•国民党部队分多路陆续向华东、华北解放区推进;•意图独占东北,以在战略上形成对关内解放区的南北夹击之势。三、内战爆发前国共两党的军事对抗2、共产党的军事行动•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投降,占领一切可能和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和交通要道;•猛力扩大解放区,放手武装群众,壮大武装力量,以应对国民党可能发动的军事内战;•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集中力量占领东北,以取得与蒋介石对峙的有利条件;•在保留军区、军分区继续指挥地方武装与民兵的同时,组建了能在较大范围机动作战的野战部队;•针对国民党的进攻,1945年9月—1946年1月先后进行了平绥、上党、邯郸、津浦路四次战役。三、内战爆发前国共两党的军事对抗3、上党战役•抗战后期,国民党第2战区阎锡山部向晋东南解放区的上党地区发动进攻,意图分割太岳、太行解放区,控制同蒲线。在重庆谈判期间,加紧了军事行动,以为谈判助威;•中共晋冀鲁豫军区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调动主力3.1万人,由5万余民兵配合,历时一个多月,歼灭国民党军3.5万人,使得中共在重庆谈判中更有优势;•这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向解放区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也是中共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不少学者将其称为“保护胜利果实的第一战”。三、内战爆发前国共两党的军事对抗3、上党战役上党战役战略图四、旧政协与民主的昙花一现1、概况•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国民政府大礼堂开幕,1月31日结束,历时22天。•出席会议的代表38人,其中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民主同盟9人,青年党5人,无党派社会贤达9人。•会议围绕政府组织、施政纲领、军事、国民大会及宪法草案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国共斗争的焦点仍是政权和军队问题。•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等五项决议。四、旧政协与民主的昙花一现2、关于代表名额的斗争•在重庆谈判时,就已经规定参加政协的四方面: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社会贤达,每一方面9人,共36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时候,国民党支持青年党多要名额,最后中共方面周恩来提出,中共让2个名额,国民党1让一个名额、再增加2个名额,民盟保持原来的9个,青年党得到5个名额。四、旧政协与民主的昙花一现3、政治协商的制度来源•政治协商会议缘起于1944年9月中共关于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党派国事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继之于1944年底至1945年初,中共在国共谈判中长达半年的努力;商定于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促成于国际国内的一致要求和强大压力。•国民党的国民参政会•解放区的“三三制”政权形式•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四、旧政协与民主的昙花一现4、政协决议的命运•中共认为:“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新阶段”,开始着手进行解放区军队的复员工作。•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基本上了推翻了政协决议。五、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1、国共的军事较量•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战略防御阶段:1946.7—1947.6,粉碎了国民党6个月击溃共军的计划,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这一阶段主要的战役有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家店战役等,共歼灭国民党军112万。战略进攻阶段:1947.7—1948.6,中共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为此,毛泽东做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部署。五、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1、国共的军事较量•战略决战阶段:1948.7—1949.1,国共在东北、中原和华北地区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均告失败,中共取得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战略追击阶段:1949.2—1950.6,在“将革命进行到底”方针的指挥下,中共军队突破长江,解放全国大陆及近海岛屿,国民党逃到台湾。五、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2、中共在农村的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在解放区实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第一阶段:1945.8—1946.5,为了做好应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准备,中共在解放区开展减租减息、反奸清算运动,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巩固了解放区。第二阶段:1946.5—1947.10,中共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土地政策从实行减租减息转变到实现耕者有其田,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保卫解放区、发展生产、支援战争的积极性。第三阶段:1947.10—1949.10,实行没收封建剥削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十二月会议”:1947.12,纠正这一时期土改工作中的“左”的错误,提出土改必须遵循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和团结中农的两个基本原则。五、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3、“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国统区的危机加深,加上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迫害,以及美军在中国的恶行,激起了国统区民众的不满;•1946年底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游行示威活动,标志着国统区内第二条战线开始形成;•中共在国统区的统战工作;•毛泽东在1947年5月指出:“中国境内已经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第二条战线主要以学生运动为先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1946.12—1947.5五、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4、民主党派在抗争中与国民党彻底决裂•“李闻血案”:1946年7月11日、15日•1947年5月31日,国民党在成都和重庆逮捕了大批民盟盟员,10月27日,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此后,其他民主党派也不能公开活动了。五、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5、对国民党地方势力的策反•抗战胜利后,中共设立专门部门、调派大批干部从事国民党军队中的统战工作,同时动员民主党派加入进来一起开展统战工作。•一个国民党将领的起义往往是在中共领导,民革、民盟、农工等民主党派协同工作的结果。•蒋介石的中央军和地方势力之间矛盾突出,加上部分地方将领都是爱国人士,对国民政府的一些言行不满,所以容易认可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主张。六、新政协与新中国的建立1、“五一口号”•1948年4月30日,中共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发布后的第四天,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和何香凝代表民革、沈钧儒代表民盟、谭平山代表民联、蔡廷锴代表民促,同其它各党派便从香港联合通电赞扬“五一口号”是“民主统一战线,争取革命胜利的具体指针”,表示拥护和支持。•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支持中共的主张。六、新政协与新中国的建立2、新政协会议的筹备与召开•1948年8月开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与中共一起筹备新政协会议。•3月5日至13日中共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具有历史意义之七届二中全会也批准了召开新政协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提议,中共中央也于3月下旬迁往北平。政协会议地点有原来的哈尔滨改为北平。•6月中旬成立了政协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的会议上经会议讨论,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审议和基本通过政协会议组织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