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课标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八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2-阶段特征知识概览政治一方面,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封建帝制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经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思想文化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政治领域内政治制度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的学习-3-阶段特征知识概览社会生活在外来文明冲击和中国政局变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生活的西化更加明显,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合璧、新旧并存的特点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由封建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4-阶段特征知识概览-5-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列强侵华加剧与中国人民的探索1.沉重的民族危机(1)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6-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2.中国人民的探索(1)戊戌变法:1895年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2)义和团运动: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屡遭挫折,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7-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多角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角度影响列强侵华特征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即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的侵略阶段,且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的学习开始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8-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例题1(2018课标全国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命题分析:①能力:本题旨在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②知识:中国近代外交。-9-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解题思路:①找题眼:“清政府却无所作为”。②核选项,辨正误:材料对比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的舆论宣传,在日本刻意“包装”、误导欧美舆论的情况下,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说明清朝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外交的功能,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取决于战争双方,欧美舆论无法左右,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利用舆论进行“包装”是为了掩盖其侵华罪行,不是为了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之一是强调西方媒体认可日本的宣传,支持日本侵华,并非鼓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C-10-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对点演练1(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这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A.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B.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C.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D.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C解析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是清政府禁止国内外记者采访战争过程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是清政府的目的之一,并非实质,故B项错误;清政府禁止国内外记者采访,本质上反映了专制制度对信息的严加管控,故C项正确;清政府在战争发动前就开始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并非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故D项错误。-11-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2)(2019河南郑州二模)1903年,梁启超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中提到“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材料反映出梁启超()A.对帝国主义本质有初步认识B.强调与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C.认为海权决定海上商业发展D.意在强调海权对国家的重要D解析根据材料“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可知梁启超强调的是海权关乎商业势力进而影响国家实力,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海权与中国前途问题,重点不在于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海权的重要性,与同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无关,排除B项;材料“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不能等同于海权决定海上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1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初步发展(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短暂的春天”(1)背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13-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4-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瓦解和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得到独立发展。-15-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例题2(2012课标全国,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命题分析:①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②知识:张謇投身实业救国。-16-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解题思路:①找题眼:“状元”“投身实业”“捐弃所恃,舍身喂虎”。②审题干,核答案:“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说明张謇抛弃商业为末业的思想观念,张謇这样做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故选A项,B项说法错误。C项和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A-17-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对点演练2(1)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外,还包括()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C解析自然经济最终解体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兴起,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政府提倡使用国货,C项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D项错误。因此,答案为C项。-18-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2)(2019课标全国Ⅰ,28)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题干表格中黄彬的身份是为近代民用工业制定章程的国学生,朱纯祖以监生身份创设了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以生员身份创设了机器轧棉厂,国学生、监生、生员均是旧式教育体制下的称呼,这说明三人所受均为旧式儒家教育,但三人成年后却投身于近代商业活动,这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进一步说明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科举考试及选拔人才标准的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对儒家的重义轻利等观念的看法,故C项错误;新式工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并未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19-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近代前期中国四大社会思潮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2.民主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3.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0-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称“中国近代三大启蒙运动”的原因1.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它反对封建主义旧体制和旧文化,主张变法维新,提倡西方的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等。戊戌变法冲击了封建思想,促进了民主思想传播和人民觉醒。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它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三民主义,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等。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它反对专制愚昧和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化。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1-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点重组高频突破知识点四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