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一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中国科大公共事务学院刘庭tingliu@ustc.edu.cn主要参考书目《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2版;《地方政府战略管理》,李星文等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杨锡怀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辛晓梅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保罗·C·纳特/罗伯特·W·巴可夫著,陈振明等译校:《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为什么公共部门需要战略管理根据传统的教条,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应置于严密的民主控制之下。这种教条在公共部门管理者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向内的思维模式。社会对公共部门管理者和对私人部门管理者的要求有天壤之别。公共部门执行官的想像和创新是危险的和不合公众利益的,而对私人部门而言是鼓励的。对公共部门提出不同要求的原因首先,监管公共部门的机制是政治机制,控制私人部门的机制是财经机制,而前者远比后者脆弱和易于受到操纵。其次,公共部门管理者的决定影响范围大,必须经过更仔细的检讨。最后,与私人部门相比,公共部门的决定所带来的影响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对影响的评价也更为主观。社会对公共部门管理的新要求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一直停留在长期计划,至多是战略计划式的阶段。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竞争加剧。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WTO,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和公共部门面临的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直线性的管理领域,而是一个开放的、多变的、多元化的管理目标群。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主政治的建设、公民意识的提高、纳税人观念的增强,要求公共部门回应公共服务需求的呼声日渐提高。另外,随着新一轮资源竞争的加剧,地方政府必须在加快职能转变步伐的同时,转变原有的管理模式,使地方政府的日常管理变为战略管理,提高效率,抓住发展机会。第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第一节作为一种新管理模式的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二节经济全球化和公共部门发展战略第三节区域战略管理的目标第一节作为一种新管理模式的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二、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三、战略管理过程公共部门的概念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政府是公共部门中的最主要成员。公共部门组成: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国际组织:联合国、WB、IMF等跨国界的组织本课程主要以国内各级政府和所管辖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区域的概念政治学中,一般把区域看成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单元,国家、省(州)、市、县等行政区划所确定的区域是他们的侧重点。从经济学角度定义区域较有代表性的是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他认为“区域就是对描写、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来说,被认为有用的一个地区统一体”。战略的概念Strategy: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通用定义:重大的、全局性的谋划,关系到发展方向、内外部环境匹配和取得竞争优势。战略起源于军事学,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战略是“战争谋略”的简写。战略思维关注长远和外部环境,而不是只顾眼前和内部问题。Mintzberg对战略的定义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战略是一种计谋(Ploy)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战略是一种观点(Perspective)企业战略管理的提出C.I.Barnard:《经理的职能》(1938),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H.I.Ansoff:《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1976)提出战略管理理论70年代以来开始普及与此同时,广泛扩展到各领域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区域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经济的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对特定地区内的经济、社会等的长远发展进行全局性的、根本性的谋划和决策。思考中国高速发展的原因深圳和珠海发展轨迹武汉汉正街和义乌小商品市场苏州的工业园发展北京和上海的金融中心归属发展战略的共同特点全局性战略的制定,要从区域的全局出发战略涉及的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对各个方面有指导作用客观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长远性(松下二百五十年战略规划)系统性战略的分类按战略层次分类总体战略(方向选择)组织总体目标:发展方向、领域选择、资源分配、组织架构、组织文化事业部战略(服务产品提供层次)开展有效竞争、取得竞争优势职能战略部门战略,为上面两个层次的战略服务战略的分类按战略目标分类增长战略把经济增长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目标非传统战略由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工业化战略非工业化战略即越过工业化而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分类按照服务方向分外向型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出口导向型战略内向型战略,即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战略管理的定义(一)Ansoff1976年定义: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的日常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Steiner1982年定义: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把企业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过程,就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定义(二)定义: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全过程管理:战略管理不仅涉及战略的制定和规划,而且也包含着将制定的战略付诸实施的管理,因此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动态管理:战略管理不是静态的、一次性的管理,而是一种循环的、往复性的动态管理过程。它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条件的改变,以及战略执行结果的反馈信息等,而重复进行新一轮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不间断的管理。战略管理的要点战略管理的关键词不是战略而是动态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指导企业全部活动的是企业战略,全部管理活动的重点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而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关键都在于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内部条件和素质进行审核,并以此为前提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使三者之间达成动态平衡。战略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过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日常管理,在保持这种动态平衡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全局性:统合(integration)相关资源的整体行为-系统性:层次性、关联性-未来性:预测与决策,有一定风险-竞争性:战略目的是战胜对手-相对稳定性:着眼于长期绩效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做到可持续发展指导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实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并提高协同效果在战略评价与更新过程中,培养企业决策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企业战略管理作用的研究部分研究结论桑恩(Thune)和豪斯(House)1970:在大型企业中,战略管理与经济效益呈正相关哈罗德.孔茨:证实上述结论且发现差距不断提高1970年安索夫研究并发现战略规划对美国大宗企业兼并和收购的成功率的正面影响罗宾逊1982年报告:小型企业101家,也得出上述结论桑恩和豪斯的研究1970年,桑恩和豪斯首先研究了战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他们历时7年对6个不同行业的36家(18对企业)大中型企业运用战略管理的情况进行了考察,每一对企业都是由一家运用了正式战略规划系统的企业与一家没有运用正式战略规划系统的企业组成。经过比较研究他们发现,在石油、食品、医药、钢铁、化工和机械行业中,正式的战略规划企业在投资收益率、股权资本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上都明显地好于没有正式战略规划的企业。同时他们还发现,企业采取正式战略规划以后,其经济效益要比没有战略规划的年代的效益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哈罗德的研究哈罗德又用了四年的时间,专题研究了桑恩和豪斯所涉及的医药和化工行业。他的研究结论又一次证明了桑恩和豪斯结论的正确性,而且指出有正式战略规划的企业与无正式战略规划的企业在经济效益上的差别在不断扩大。安索夫的研究1970年安索夫等人曾研究过1947年至1966年间战略规划对93宗美国大型企业兼并和收购成功率的影响。他们发现,在资产、销售、价格和收益等方面,样本中的正规战略规划企业都显著地超过了非正规战略规划企业。总体上讲,正规战略规划企业较非正规战略规划企业能较好地预见未来的发展,并大大地降低了兼并活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罗宾逊的研究1982年,罗宾逊的研究报告指出,战略规划对小型企业也有益处。在三年的时间里,罗宾逊研究了101家小型的零售、服务和制造企业,最后他得出在销售、利润和生产率上,有战略规划的小型企业要比没有战略规划的企业在经济效益上有显著改善和提高。战略管理的本质矛盾的特殊性和变化的不确定性对象——整合性与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的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主体——高层管理人员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目的——走正确的方向,与环境的合谐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职能管理管理基础从管理理论的层次来看,战略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的层次管理基础管理数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管理原理、管理组织学、管理思想职能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贸易管理战略管理整体性与全局性,涉及多学科的理论与思想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科学管理先驱法约尔和泰罗对企业计划的贡献长期规划时代战略规划时代战略管理时代科学管理的先驱:泰罗将计划职能与作业职能分开;在组织机构中单独设立计划部时间研究、标准化工作资产和产品的库存登记和管理成本的记录和分析组织的维持与改善雇用和监督等劳务管理有关销售与采购的分析等企业被看成是一个闭环系统与外界没有太多的物质与信息交流所采用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系统相对简单科学管理先驱:法约尔(法)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计划放在管理五职能之首,提出“管理应当预见将来”,将预测作为一切计划行动的开始。制定行动计划是企业领导人最重要的工作。长期规划时代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持续到60年代初期50年代后,外部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社会、政府和顾客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和限制企业人员寻求新的管理技术长期规划根据历史情况,通过趋势外推法对企业未来环境的变化作出预测,从而制定出长期计划以应付这些变化主要活动:通过合并而实行企业经营多样化的计划和组织、跨国经营、前向一体化发展、产品——市场的革新等战略措施战略规划时代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初长期规划的两个前提促使环境变化的主动权在于企业本身;外部环境是可以预测的,企业可以制定计划以应付未来的变化60年代后企业失去对环境的控制战略规划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寻找发展的趋势,发现对企业发展构成威胁和新的发展机会,以使潜在的利润最大化。战略规划的目的寻求外部环境和企业的最佳结合,它的侧重点是制定企业的战略或者是规划企业的行动方案。长期规划时代战略规划时代战略管理时代开始时间50年代初开始出现60年代初开始出现70年代初开始出现管理的重点以对环境的预测和制定长期计划为重点以适应环境变化,制定长远发生战略为重点以因应和预应环境突变及出现的机会和威胁,制定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