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四)七~九年级35篇文言文梳理[温馨提示]原文、译文、重点词语解释严格依据课本及课下注释、《教师教学用书》,请放心使用。第1篇《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讲论文义③。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俄而④雪骤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⑥?”兄子胡儿曰: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课文注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文义: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骤:急。⑥何所似:像什么。“撒盐空中差可拟⑦。”兄女曰:“未若⑧柳絮因风⑨起。”“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课文注释】⑦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⑧未若:不如,不及。⑨因风:乘风。因,趁、乘。【文学常识】《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主旨归纳】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①,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③,去后乃④至。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元方时年⑤七岁,门外戏⑥。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⑦?”(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这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课文注释】①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②日中:正午时分。③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④乃:才。⑤时年:这年。⑥戏:玩耍。⑦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答曰:“待君⑧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⑨。”(元方)回答说:“(父亲)等您很久(您)都不到,已经走了。”友人(听了)便大怒说:“简直不是人啊!和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元方曰:“君与家君⑩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⑪;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课文注释】⑧君:对别人的尊称。⑨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⑩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⑪信:信用。友人惭,下车引⑫之。元方入门不顾⑬。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课文注释】⑫引:拉,牵拉。⑬顾:回头看。【主旨归纳】这篇志人小说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1.通假字尊君在不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子女(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今义:因为(3)太丘舍去古义: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不”同“否”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趁、乘离开3.一词多义不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4.词类活用友人惭同“否”副词,表示否定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5.其他重点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4)尊君在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6)下车引之(7)元方入门不顾(8)未若柳絮因风起(9)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不久,一会儿大体相比对别人父亲的尊称约定舍弃拉,牵拉回头看不如,不及才6.内容理解(1)《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屋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2)《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教材课后题)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