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四)七~九年级35篇文言文梳理第29篇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①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课文注释】①大雪: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②绝:消失。是日更定③矣,余拏④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课文注释】③更(ɡēnɡ)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④拏(ná):撑(船)。⑤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⑨、只有(淡淡的)一道西湖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课文注释】⑥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⑦一白:全白。一,全、都。⑧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⑨芥:比喻细微,微小。这里指像小草一样微小。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⑩!”拉余同饮。(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课文注释】⑩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余强⑪饮三大白⑫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及下船,舟子⑬喃喃曰:“莫说相公⑭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课文注释】⑪强(qiǎnɡ):竭力,尽力。⑫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⑬舟子:船夫。⑭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文学常识】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主旨归纳】这篇游记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写了在湖心亭的奇遇,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写作特点】(1)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2)巧用白描手法,形神兼备。(3)错落互见手法的运用。1.古今异义(1)余住西湖古义:今义:剩下(2)是日更定矣古义:今义:①对,正确,跟“非”相对;②表示答应的词2.一词多义(1)大见余大喜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这非常,十分跟“小”相对全,都一道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还消失中断极与世隔绝(2)一上下一白长堤一痕(3)更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绝湖中人鸟声俱绝沿溯阻绝绝多生怪柏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6)是是日更定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白色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判断词,表肯定3.词类活用(1)大雪三日(2)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下大雪名词作动词,客居4.其他重点词(1)拥毳衣炉火(2)独往湖心亭看雪(3)雾凇沆砀(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5)及下船(6)惟长堤一痕(7)铺毡对坐裹、围独自白汽弥漫的样子哪能等到只相对5.内容理解(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说明游人极少,表现了作者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表明他的心态不同于常人,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埋下伏笔。(2)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