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议论文阅读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作者所议论的问题称为论题议论文的论点是一句表示判断的陈述性质的完整的话,必须正确、鲜明。从形式上看,不可能是短语、疑问句、比喻句文章的主要见解称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在第一段就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各部分用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分支论点叫分论点。如《怀疑与学问》第二个分论点是: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三要素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在议论文中,论点是统帅,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它们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事实论据内容:包括典型事例、历史事实和统计数字等。用来做论据的事实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论据,可以具体、真实、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举例:如《谈创造性思维》中谷登堡的例子就是事实论据(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三要素论据道理论据内容:包括名人名言、农谚俗语和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用来做论据的言论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作用: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加权威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准确严密举例:如《敬业与乐业》中引用的孔子的话就是道理论据(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三要素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内容:运用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标志词常含有“如”“比如”“……就是一个例子”之类的词句作用:使论证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举例: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愚蠢到了极点!(《论教养》)(运用举例论证,举“无教养”的事例,论证“一个人的教养体现在对亲人的了解和关心上”的观点)(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三要素论证对比论证内容: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标志词常含有“反之”“但是”之类的词语作用:运用对比论证方法,可以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举例: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怀疑与学问》)(运用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道理)(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三要素论证比喻论证内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进行比喻来证明论点。标志词常含有比喻词:如、像、似、好像、仿佛、犹如、如同、恰似、比方说、像……似的、如……一般等作用: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形象举例: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创造宣言》)(运用比喻论证,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与意志比作金刚,论述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三要素论证道理论证内容: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有时作者的分析论述也是道理论证。标志词多用冒号、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有“××曾说过”之类的提示语作用: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举例: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敬业与乐业》)(运用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论证了无业之人难以教诲的道理,从反面强调了有业的必要性)(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的结构总分式分为三类:总—分、分—总、总—分—总。如《敬业与乐业》运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行文。文章首先提出“敬业与乐业”的论题;然后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方面阐述;最后用“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又如《怀疑与学问》运用“总—分”的结构行文。第①②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③—⑤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第⑥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的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如《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第⑦—⑱段详细论述了建设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方法:盛放爱和恨、盛放事业、安放自身,这三个方法是平行的、并重的层进式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从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把道理说深说透。如《敬业与乐业》分为三个层次论证:要有业、要敬业、要乐业,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特点:概念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判断、推理严密,语言周密,逻辑性强生动、鲜明特点: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语言生动活泼,表述准确,感情色彩鲜明概括、简明特点:事实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需要概括简明,不可强调叙事,以免喧宾夺主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一、[2019·鄂尔多斯]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问题。《朗读者》为什么能走向世界石羚①文化读书类节目《朗读者》自播出以来,成为荧屏上的一股“综艺清流”。不久前,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朗读者》节目同名图书与来自俄罗斯、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出版社签订了版权合作协议,推荐经典、推广阅读、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朗读者》为什么能够走向世界呢?②文学是透视中国的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秦砖汉瓦,看到时代的脚步,感受到发展的脉搏。好的文学永远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苏东坡的“大江东去,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路遥的“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奋斗”……透过朗读者之口,这些跨越古今的锦绣文字,勾勒出几千年的悲欢离合、时移世易,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国文化薪火相传沉淀下的精髓。③如果说“朗读”二字说的是文字,“者”讲的则是人。节目里,有把大半辈子献给改革开放的先锋人物,有白手起家闯出一片天的民营企业家,有以壁画为伴的考古学家,也有备受瞩目的话剧演员……是他们,搭建出活力四射的当代中国;也是他们,让这个节目富有时代气息。随着《朗读者》走出国门,一些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也来到前台的镁光灯下,让外国读者不仅从文字中阅读中国,更通过与“时代的领读者”对话,感知一个立体的中国。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④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朗读者》的制作人与德国友人用中文、德文分别朗诵了散文《写给母亲》,令在场观众潸然泪下。关于母亲的文字,把爱与爱连在一起,也把中国与外国连在一起。此外,陪伴、遇见、礼物等主题词也在节目中先后出现,勾起观众对于亲情、爱情乃至家国情的共情与思考。所以,《朗读者》能打动外国观众,不仅靠朗读文学、朗读人生,更靠不同文化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母题”。⑤朗读让生活更加美好!(有删改)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1.第②段中画线部分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3分)[答案]比喻论证。把文学比作窗,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在传播中国文化上的作用(或文学让人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精髓)。[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文中“文学是透视中国的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秦砖汉瓦,看到时代的脚步,感受到发展的脉搏”把抽象化的文学比作大家熟知的窗,更加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在中国文化薪火相传过程中的作用。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2.越来越多的名著因《朗读者》走进千家万户,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2分)A.《儒林外史》中,吴敬梓贬抑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士周进、庄征君等人,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王冕、杜少卿等人,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B.《西游记》中,唐僧被变成老虎后,八戒智激悟空下山,大战黄袍怪。原来这黄袍怪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星,后被罚去给太上老君烧火。C.《朝花夕拾》中《无常》一文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人们见到这“鬼”却并不害怕,反而觉得他特别有人情味,因为他象征着一种公平。D.《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塑造朱德这一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妻子、战友的讲述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答案]A[解析]庄征君是《儒林外史》中的正面人物形象,是作者褒扬推崇的真儒士和真名士。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3.如果《朗读者》请你朗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这期节目能打动外国友人的原因。(3分)[答案]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是一首爱国诗,尤其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样的诗句,在《朗读者》节目中可以激起外国友人对家国情的共情与思考。[解析]首先要明确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主题,然后指出外国友人对这种情怀的共情与思考。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考点一理解文章内容4.结合全文,简要阐述《朗读者》为什么能走向世界。(3分)[答案]《朗读者》中朗读的文学作品能够让人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在节目中与朗读者的交流,能够让人感知一个立体的中国;节目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母题”(情感)更能打动外国观众。[解析]本文首段首先提出“《朗读者》为什么能够走向世界”的问题,然后第②③④段进行分析,每段的最后一句包含本段的分论点,也就是“《朗读者》走向世界”的原因。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二、[2019·包头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假如人生没有磨难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还在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从来纨绔少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历史上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第1讲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观点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