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政治(北京市专用)考点一灿烂的中华文化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1.(2019北京文综,25,4分)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 ()A.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B.情感与思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C.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答案D本题考查灿烂的中华文化考点中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食物承载的文化为依托考查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念看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材料不涉及文化的发展,A与题意不符。社会实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B错误。材料不涉及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与题意不符。炸酱面、豆花、羊肉泡馍都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说明D符合题意。2.(2012北京文综,26,4分,0.27)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答案C题干的主旨是把中文菜单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没有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不选A。此举促进中华文化传播,而没有促进西方文化传播,不选B。此举也没有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只是让外国人看懂中国菜单,不选D。此举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C符合题意,故选C。易错警示本题易错选B项,2012年有65%的考生错选了B项。把中文菜单翻译成英文菜单可以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华饮食文化,但在题干给出的情境中,并没有西方饮食文化传播的内容,故“中西”这个概念超出了题干材料限定的范围,是不准确的。3.[2013北京文综,41(3),7分,0.52]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7分)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解析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和作用,切入知识点很具体,要充分挖掘,准确表述。本题材料可用信息不多,关键在于对包容性知识的全面、准确把握。易错警示本题易答成文化的作用,或中华文化的作用,错因在于部分考生审题不精准、基础知识不扎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据此完成下题。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4.(2019课标Ⅲ,20,4分)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本题考查灿烂的中华文化考点中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培育和保护为依托考查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念看有利于培养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表明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①正确。品牌的认定有利于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但不能决定老字号的传承,②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也会变化发展,③错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④正确。5.(2019江苏单科,23,2分)“犁”的古文字如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本题考查灿烂的中华文化考点中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解读古文字“犁”考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念看主要是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文字“犁”中有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充分凸显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和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6.(2017天津文综,7,4分)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这体现了汉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②正确切题。“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这体现了④。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而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故不选。③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7.(2016天津文综,10,4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①②符合题意,应选A。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③④观点错误。8.(2015福建文综,30,4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答案BA与题意无关。材料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不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自强不息的品格,排除D。故选B。9.[2019浙江4月选考,38(1),4分]由于掌握传统版本的说唱艺人越来越少,世界上最长的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经典资源渐渐消失。为了抢救整理这部史诗,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团队遍访说唱艺人,收集资料,对流传于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的《格萨尔》分别进行整理研究。经过三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为编撰《格萨尔文库》打下坚实基础。2010年研究团队开始了最后冲刺,2018年《格萨尔文库》终于付梓。《格萨尔》的传承与研究重燃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再放光彩。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角度,指出抢救整理《格萨尔》的意义。(4分)答案《格萨尔》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抢救整理这部史诗有利于传承辉煌悠久的中华文学艺术,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繁荣中华文化。解析本题要求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具体限定为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回答,属于意义类非选择题。解答时首先要根据材料信息判定,抢救整理《格萨尔》有利于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后根据材料信息从意义方面组织答案,做到知识和材料密切结合。11.(2015广东文综,31,4分)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答案CA说法不妥,因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B项中中华文化内部虽有差异,但材料中没有“冲突”之说,故舍弃。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D项应舍弃,因为材料中未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组教师专用题组12.(2013课标Ⅱ,19,4分,0.67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民情,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①正确。在“破冰之旅”时,用图卷的缩小版促进两岸交流,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②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排除③。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故④错误。13.[2018江苏单科,34(1),6分]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结合材料,回答下面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6分)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解析本题设问要求分析“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原因,可以从中华文化自身的特征与魅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习俗等角度分析。14.[2017课标Ⅲ,39(3),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题。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