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考考点过关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七 明清时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考帮安徽中考历史2019第一部分安徽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条主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两大危机“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落后和闭塞;出现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如荷兰入侵台湾。君主集权机构锦衣卫、东厂、军机处等。边疆行政机构台湾府、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等。CONTENTS目录PART02拓展帮PART01考点帮PART01考点帮PART01考点帮考点1考点2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10年未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1.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朱元璋强化皇权目的巩固统治。措施作用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分散了行省的权力。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进一步集中权力。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定祖制在实现大权独揽之后,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考点1考点2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10年未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1.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原因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变化命题范围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题范围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答卷格式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考点1考点2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10年未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2.经济的发展概况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表现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业①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②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②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考点1考点2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1.古代帝王的思想文化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14)、八股取士(P43)、文字狱(P49)。2.中国教育的发展:孔子创办私学(P9)、汉武帝设立太学(P14)、科举制(P27、43)、京师同文馆(P104)、京师大学堂(P64、104)、科举制的废除(P104)、九年义务教育(P134)、高等教育的发展(P134)、“科教兴国”战略(P134)。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10年未考)考点1考点2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郑和下西洋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郑和像主要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概况时间1405—1433年。货物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金银货币。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郑和的船队都曾访问过。活动方式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历史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014安徽12(2)]考点1考点2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戚继光抗倭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背景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戚继光像经过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他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他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消灭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2013安徽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背景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概况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考点1考点2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世界的交往:丝绸之路(P16)、鉴真东渡(P30)、遣唐使(P30)、玄奘西行(P31)、市舶机构(市舶司)的设立(P37)、郑和下西洋(P44)、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P129)、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P130)、中美关系正常化(P130)、中日建交(P131)、亚历山大东征(P141)、阿拉伯数字的传播(P150)、新航路开辟(P153)、经济全球化(P199)。考点1考点2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1.科技名著《本草纲目》作者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内容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2014安徽11(3);2018安徽11(3)]传播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天工开物》作者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内容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地位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传播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农政全书》作者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内容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地位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考点1考点2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2.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起止点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组成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用途长城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地位①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②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198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用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北京城修建基础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修建时间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取得帝位以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构成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特点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②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③紫禁城是北京城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考点1考点2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3.文学艺术明朝最著名的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成书时间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代中期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内容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地位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优秀的长篇小说。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书画艺术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和绘画名家徐渭等。戏剧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考点1考点2明朝的灭亡——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10年未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李自成起义原因主要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直接原因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经过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月,起义军攻进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朝灭亡。结果在明军与清军联合夹击下,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终失败。满洲兴起概况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建国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为大金。建立清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清兵入关①明朝灭亡以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②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考点1考点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0年4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影响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自身的统治。郑成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