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二篇 专题精讲 专题5 综合实践活动 第03讲 诗歌朗读与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五综合实践活动第3讲诗歌朗读与阅读考点一诗歌内容理解2019年4.(2)考查1.理解诗歌词语的含义(1)了解本义。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判断该词语是动词、形容词、副词,还是代词、名词等。(2)结合语境。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的“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这里就要回答词语的比喻义——家书的珍贵。像“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结合词的内容就不难理解它的含义,是指收复北方,统一山河。2.理解诗句的含义(1)抓主旨。辨别诗句是否是主旨句,如果与诗歌主旨有关,要扣住主旨来答题。(2)抓情感。辨别诗句是否是情感句,如果与表现诗歌情感有关,要结合情感答题。(3)抓比喻义。辨别诗句是否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如果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要答出诗句的比喻义。(4)抓典故。辨别诗句是否运用了典故。如果诗句包括了典故,要答出运用典故所要表达的寓意。(5)抓诗眼。辨别诗句中是否有诗眼等关键字词。如果有一些非常关键的词语,还要答出该词语的含义。(6)抓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中常见意义,结合诗歌来理解所表达的意思。考点二文化常识2019年4.(2)考查见“教材精华”部分的“全六册文化常识分类汇总”考点三格律知识2019年4.(3)考查1.句子(1)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2)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3)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2.押韵(1)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2)格律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3)格律诗一般必须用平声韵,不能用仄声韵。(4)押韵的位置是偶句用韵(即二、四、六、八句),奇句不用韵。(5)首句原则上可用可不用。五绝、五律的首句以不押韵者为多,而七绝、七律的首句则以押韵者为多。3.对仗(1)词类相同的互相为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在名词中,还可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日月风云雨雾露)、地理(山水江湖城邑)、草木(花草桃柳枝叶)、宫室(亭台楼阁门窗户牖),等等。(2)对仗的类型。如果是同一小类的名词对仗,叫“工对”;颜色对、数目对也是“工对”。同属名词,但不属同一小类的对仗,叫“宽对”。对仗还可以分为正对和反对。正对是同义词相对,如“非”对“不”,“行”对“走”。反对是反义词相对,如“幽”对“显”,“智”对“愚”。(3)对仗还要求字面相对,即构成对仗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字词的意义相对。(4)律诗的对仗。近体诗不是每一联都用对仗的,首联一般不用对仗。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常,所以首联用对仗的较多,因为既入韵又对仗比较困难。颔联和颈联一般要用对仗,特别是颈联,必须用对仗。尾联的对仗可用可不用,而以不用为常。四联全用对仗的律诗很少见。考点四划分朗读节奏2018、2014年考查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如下:1.根据词或词组划分。一般来说,一个单个的词或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意思紧密,就是不能拆开了读。如2018年中考第4题中的《夜》:“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是根据诗句中的词语、词组划分的。2.根据意思划分。一般来说,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诗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一个意思。如2014年安徽中考《跌倒》:“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两个词组各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3.综合词、词组和意思来划分。因为在具体的诗句中,各种情形都会碰到,因此,只有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划分朗读节奏才能得心应手。如余光中《乡愁》: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根据语感划分。在划分完朗读节奏后,读一读,体会一下根据你划分的节奏,诗歌意思有没有变化,揣摩一下别人能否听懂。考点五掌握朗读语调2018年考查对语调的判断方法有:1.根据作者借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来判断。一般来说,表达喜悦的情感,语调比较欢快;表达悲伤、忧愁的情感,语调较为低沉;表达奋进、自信的情感,语调比较激昂;表达的情感较为含蓄,则语调比较深沉;表达的情感没有波动,较为平静,语调比较舒缓。2.根据诗歌的意境来确定。根据诗歌营造的氛围、意境来判断。如叶赛宁《夜》:“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朗读时应该采用舒缓的语调。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