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实践案例分析报告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学生的头发,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班主任对班级学生暴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如何处理,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班风的形成。下面通过具体事例说说我在处理班级事务的一些做法。案例一:“疏”与“堵”我班学生杜昱昊,喜欢打兵乓球,在学期初经常利用课间十分钟与同桌在操场球台上厮杀。由于课间休息时间短,如此这般必将分散上课的注意力。多次看到这种现象后,我想:乒乓球是益智运动,它能锻炼人的大脑,使人思维敏捷。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把这类益智运动安排在放学后进行?此时正值第一次月考之后,在班会课上我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会打乒乓球的同学请举手。”有的学生不敢举手,他想:不知班主任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接着说:“只要会打乒乓球就尽管举手,我建议我们班可以举行一场乒乓球赛。”这时学生可乐坏了,纷纷举手表示愿意参与。可这又苦了不会打乒乓球的同学,我又建议:“不会打乒乓球的同学可进行羽毛球赛。”我宣布:“本次乒乓球赛欲参赛的同学直接找杜昱昊同学报名,由他和同桌全权负责,只要兴趣一定能做好。羽毛球赛由班长负责。但比赛的时间得听我的,只能在放学和晚自修后。”杜昱昊和同桌积极性大增,和我商量了比赛的方案,并极其负责地组织好比赛。通过这次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引导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时间。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若能捕捉学生的闪亮点,巧妙应用语言,创设赏识的情境,将使学生找回自信,并促其学业的进步。杜昱昊的学习成绩属班上下等生,但该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期中考试之初,我与他交流,提醒他若想读好,初一开始就得紧紧跟上,只要努力学习,发挥出自己的潜能,相信他能读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更投入、更用功。在本学期第二次月考,该生竟取得了班级的第九名。所以,尊重学生的天性,适时地加以引导,给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和支持,很大程度上将促进学生的进步。案例二: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我班学生董晓娟,学习较努力,但性格偏内向,脾气暴躁,偶尔遇到情绪不佳,未经请假就不来上学。在我班凡迟到、旷课要罚打扫卫生。有一次处罚时,他很不乐意,甚至对老师和劳动委员的语气很冲动,言语很不友好。在这种情况下,若采取训斥、指责,甚至体罚的手段去对付学生,往往越搞越僵,既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又伤害了师生感情。我翻出出班级日志,把他的不良表现一一列出,让他清楚劳动委员的安排是公正的。在事实面前和老师的开导下,他暴躁的情绪逐渐气息。从那以后,我欣喜地发现他再没有迟到旷课等不良表现。有一次,董晓娟在语文课上不想写作文而与科任老师发生摩擦。我没有在班里公开批评,而是及时和她进行了一次长谈。经了解,该生在小学时对语文就不感兴趣,不爱写作文。我耐心地开导他偏科的危害,目前他的学习成绩还有很大提高空间,但科目的不均衡发展又是中考的一大弱势,科任老师完全是为了他的前途负责任。另一方面,我直截了当地指出其性格的薄弱点——性格暴躁,若注重个人修养,学会自我调控,增强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可以改善的。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为避免词不达意,伤害双方的感情,可以先打腹稿,理清思路,再与人交流。若情绪不好,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打球、散步、听歌等消除烦燥的情绪,放松心灵。在期中语文考试中,该生竟然考及格了,我抓住时机,及时鼓励他,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他很高兴,学习积极更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该生性格变得开朗,遇到事情要请假,他已经会礼貌地和老师交谈。有一次违反学生常规,他还主动地向老师认错。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平和的心态,以适应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而心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若学生经常处在不良情绪的环境中,则易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效率,还易产生孤独感或任性行事,乱发脾气,由此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对暴躁型的学生的教育应避其锋芒,注意体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善于选择有利于学生悔过认错的教育时机,采取和风细雨、以理服人的方式,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讲道理,稳定学生情绪,促使学生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使问题得到解决。总之,培养学生加强自我调控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项学习任务,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将会随之提高。案例三:我们班的华新雨同学,他的行为习惯差,经常偷东西、打架,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在班的影响也很大。后来,我就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期间,只要他取得点滴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们心灵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在班里也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在班内就华新雨同学做改正缺点的典型,去感染和他有类似毛病的同学,带动他改正缺点。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奋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做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以上是我在处理学生问题的两个事例,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