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辅仁专转本大学语文常用修辞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常用的修辞格依据其主要表达功能和突出的修辞效果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辞格四种,它们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第二类,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辞格八种,它们是对偶、对比、衬托、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第三类,修辞效果含蓄幽默的辞格十种,它们是双关、反语、拈连、仿词、移就、通感、顶针、回环、婉曲、引用。这样分类是就其最突出的修辞效果而言的,毋庸讳言,三大类之间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错综联系:2有些形象生动的辞格也不乏幽默(如借代、夸张),而含蓄幽默的辞格中也不乏形象生动者(如双关、通感),同时,形象生动、含蓄幽默,自然也就会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但就总体而言,三大类的修辞效果确实是各有侧重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二十二种常用的辞格中,有一部分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有的修辞手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辞格是汉语所独具的,如:对偶、拈连、仿词、顶针、回环等,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汉语修辞格的某些特点同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31、比喻比喻,俗称打比方。它是在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时,根据联想,用跟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1)比喻的构成比喻由三个部分构成:本体、喻体、喻词,被描绘或说明的对象叫本体,用来描绘或说明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本体、喻体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性质、行为、动作、道理等等。4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一,它们必须是有着质的差别的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第二,它们之间有某种相似点。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试比较下列各例:②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③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5例①本体是出水很高的叶子,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它们属于性质不同的事物,它们在形态上有着相似点,叶子出水很高跟舞女盘旋起舞时那婆娑的裙子相似。这是比喻。例②虽有相似点,即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但相比的都是眼睛,一是指“他”的眼睛,一是指的“他的父亲”的眼睛,没有质的差别,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一个条件,不能构成比喻,仅仅是比较。例③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6(2)比喻的类型按本体和比喻词的表现形式,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①明喻是明确地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是十分明显的比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用在喻体之前的“像”“好像”“好比”“如”“如同”“犹如”“有如”等一类动词和用在喻体之后的“似的”“一样”“般”“一般”等一类比况助词,有时这两类比喻词也可以搭配使用构成“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格式。这些词语表示比况关系时,人们一见就知道是比喻。7②暗喻又叫隐喻,是直接把本体说成是喻体的比喻。本体要出现,喻体也要出现,它们之间的比喻关系暗藏在对本体的判断中,或本体的变化中,或其他关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可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于”“算作”等动词作为比喻词,也可不用。例如:祖国,我的母亲!③借喻: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如: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的人爱他,有的人恨他。8明喻、暗喻、借喻,是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按本体、喻体的外部特征,有些比喻还可以有另外的一些名目: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反喻—反面设喻,以反托正。比喻的构成条件之一是相似点,这里强调相异点,为什么还是比喻呢?因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是它们相异点的前提,也是反喻赖以存在的依据。)远远近近全是电灯,比天上的星星都密。(较喻)我看见蝗虫遮天蔽日,向农民争夺粮食,而地主比蝗虫更凶,甚至掠夺去妻女。(强喻—本体和喻体有共同的特征,为了突出本体的这一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9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展示本体多种形象特征,[宋]陈骙《文则》讲博喻:“取以为喻,不一而足。”)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等喻—“本体喻体”或“喻体本体”,本体与喻体的结构关系正如用12音律可以做出无数回肠荡气的交响乐,26个拉丁字母可以构成无数单词,组成丰富的语言,蛋白质是由20个“氨基酸”通过不同种类的排列组成的。(倒喻—“喻体像(是)本体”或“正如喻体一样,本体也是这样”,把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就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蕊。(套喻—喻体后一个由前一个引出,一层套一层)10(3)比喻的修辞效果(作用)比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当可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可以把本体表述地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从而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容易接受;概念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11(4)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①比喻要新颖。喻体和本体之间联系的建立,是新的发现、新的创造。②比喻要通俗,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且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的事物,比本体更为听话人所熟悉(通俗的实质),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③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相似的程度越高越贴切。④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122、比拟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比拟。(1)比拟的构成由本体和拟体构成,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拟体。不过拟体不在句子里出现,直接把本体当成拟体来写。如:春天来了,百花拉着手,唱着柔婉的曲子。13(2)分类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①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例如:萤火虫在夏夜的草地上低飞,提着一盏小小的灯笼,殷勤地照看这花草的世界。②拟物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例如: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14(3)运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①运用比拟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氛围。②用以比拟的人和物必须具有相似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15(4)比拟和比喻的异同比拟和比喻都是两事物相比,但是有区别: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体)来说明甲事物(本体),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喻体一定要出现;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不分主从,浑然一体,拟体不出现。16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格叫借代。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人和事物叫借体;借体之所以能代替本体、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细眼睛(指杜善人)恭恭敬敬坐在萧队长对面一条板凳上。由本体(杜善人)、借体(细眼睛)构成。借体与本体有直接联系。借代是通过相关性联想建立关系的。不过,借代的本体不出场,而是借借体代本体。17(1)借代的类型:陈望道先生认为借代可分两类:一类叫旁借。“用随伴事物代替主干事物,用主干事物代替随伴事物”,“事实上是多用随伴事物代替主干事物;用主干事物代替随伴事物的,虽不是完全没有,却是不大有的,名为旁借,便是为此”。另一类叫对代:“这类借来代替本名的,尽是同文中所说事物相对待的事物的名称。”根据借体和本体的不同关系,将借代可以分①特征、标志代本体: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的名称。如上例。18②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的名称。例如:方鸿渐从此死心不敢妄想,开始读叔本华……(钱钟书《围城》)这里是用叔本华代指他的作品。③具体代抽象: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例如:人民浴血奋战赢得的胜利,又将为血泊所淹没。中国往何处去?(刘白羽《红太阳颂》)具体的“血泊”代指抽象的战争。19④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春天,树木开花了,是晴明暖和的天气,早晨大路上还充满了褴褛的衣服和光赤的脚。(巴金《能言树》)“褴褛的衣服和光赤的脚”代指穷人。⑤结果代原因:用事情所产生的结果代替本体事物。例如:林先生早已汗透棉袍。虽然累得那么着,林先生心里却很愉快。(茅盾《林家铺子》)“汗透棉袍”是累的结果。总之,借代这种辞格使用的频率高,使用的方式也多。恰当地运用借代这种辞格,可收到特点鲜明的效果。20(2)运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指代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指代反面人物。③借代不当常表现为本体和借体之间关系不明确。21(3)借代和借喻的异同借代和借喻有相似处,但是不同:从内容上看,构成借代的是相关性联想,强调借体和本体有关系;构成借喻的是相似性联想,强调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从形式上看,借代是代而不喻,不能改为比喻;借喻是喻中有代,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224、夸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把话说得超过客观事实和实际可能的一种修辞格,叫夸张。夸张是极度形容,言过其实。把本来是大的说得更大,小的说得更小,多的说得更多,少的说得更少,使对象的本质特征更明显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夸张分为扩大性夸张、缩小性夸张、超前性夸张23(1)扩大性夸张(普通夸张)扩大性夸张就是故意把一般事物朝大的、多的、高的、重的、强的、快的等方面夸张。例如:母亲已经哭得再哭不出声,几天间老了几十年。(何继青《哭歌》)24(2)缩小性夸张(普通夸张)缩小性夸张就是故意把一般事物朝小的、少的、矮的、轻的、弱的、慢的等方面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3)超前性夸张超前性夸张是故意把实际上后来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瑞雪兆丰年。看着这漫天飘舞的雪花,大家已经看到了来年的好收成。。25夸张是一种过甚其辞的说法,它的作用是为了更突出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更深刻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更鲜明地显示自己的思想,更有力地肯定自己喜爱的事物或否定自己不喜爱的事情,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王充在《论衡·艺增》中所说:“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可见,运用夸张比一般叙述给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26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①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合乎情理、合乎分寸,给人以真实感。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来表现。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⑤如果夸张脱离了现实基础,或与思想感情不协调等,易造成夸张不当。(夸而有节,注意使用场合)27比喻、比拟和夸张:因为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来表现,所以,二者的区别主要看有没有夸张的成分。如果有夸张的成分,尽管使用了比喻或者比拟的修辞格,也应当归于夸张。关于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几种辞格的小结:表达时为了获得生动形象的修辞效果,可以对人或事物的特征采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但表现的方式或方法却各不相同。比喻用相似的特征作比,比拟用异化的特征表现,借代用换名的方法称呼,而夸张则用言过其实的方法渲染。28(二)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几种辞格1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关联的一组短语或句子,两两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这种

1 / 8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