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历史学真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试题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21.北府兵:东晋在抵抗前秦的进攻中,建立了北府兵。孝武帝时谢安当政,以其侄谢玄镇京口,募集京口、广陵流民劲勇,加以训练,组成一支精兵,作战屡建奇功。因时称京口为“北府”,故这支军队被称为“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担当攻击前秦军的主力,以少胜多,挽救了东晋政权。此后,乘胜北伐,先后收复今河南﹑山东境内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以后这支军队在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刘裕利用北府兵反对桓玄,控制东晋王朝。刘裕又借助北府兵代晋自立,,建立南朝宋王朝。22.青苗法:宋朝王安石变法内容之一。它规定各处官府于每年青黄不接之际,分两次贷款给农民,收成后加息20%(个别地区曾收30%),随夏秋两税还官。借贷听从民户自愿,贷款限额按户等递增,贷者五户或十户结合互相担保。它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并能增加财政收入。23.《筹办洋务始末》: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计道光朝八十卷,文庆等编;咸丰朝八十卷,贾祯等编;同治朝一百卷,宝鋆等编。综计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凡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军情况、沙俄强占中国东北土地,以及教案问题、租界问题都有记载。24.《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书名。陈寅恪著。本书包含了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种族与文化的界定、胡化汉化的实质等问题的高标卓识。25.提洛同盟:公元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的军事同盟。因盟址及金库曾设在提洛岛,故称“提洛同盟”,也称“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同盟初期的宗旨是以集体力量解放遭受波斯奴役的希腊城邦和防御波斯再次入侵。入盟各邦可以保持原有的政体,同盟事务由在提洛岛召开的同盟会议决定,按入盟城邦实力大小各出一定数量的舰船、兵员和盟捐。从公元前5世纪60年代起,雅典逐渐将提洛同盟变为它控制和剥削盟国的工具,变成事实上的盟主。公元前454年同盟金库迁至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更要求盟国增派援军和任意增加盟捐。斯巴达则利用盟国的不满,支持它们反对雅典,脱离提洛同盟。公元前404年,战败的雅典根据与斯巴达签订的和约,被迫解散提洛同盟。提洛同盟的建立及其性质的演变,对雅典和加盟各邦以及整个希腊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26.耶稣会:15世纪后当时相当腐败的天主教受到新教的冲击非常大,天主教内产生了一股维新改革的思想,耶稣会的成立是这个势力的一部分。它的目的是从内部改革教会,同时修会成员希望能够以此获得一个更加靠近耶稣的地位。耶稣会于1535年由西班牙罗耀拉建立,耶稣会强调绝对服从,组织严密。他在欧洲传播天主教文化,并兴办了许多大学,对维护天主教在欧洲的地位起了巨大作用。耶稣会士利玛窦、汤若望等先后来到中国,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贡献。27.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走向强国的一次重要改革。彼得一世即为以前俄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欧各国,落后的制度阻碍了俄国的发展。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改革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第二、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第三,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第四、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28.弗莱明:青霉素(也叫盘尼西林)的发现者。生于1881年出生于苏格兰。弗莱明从医科学校毕业后,从事免疫学研究;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名军医,研究伤口感染。他注意到许多防腐剂对人体细胞的伤害甚于对细菌的伤害,他认识到需要某种有害于细菌而无害于人体细胞的物质。经过艰苦的多次试验,终于发现了一种天然抗菌剂,被他命名为盘尼西林(即青霉素),后来青霉素被制作成抗生素得到广泛应用。1945年弗莱明与同事钱恩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29.句读材料。康熙永不加赋,雍正摊丁入亩;清初赋税制度改革影响【答案要点】1、考查知识点:康熙永不加赋,雍正摊丁入亩。2、清初赋税制度改革影响。(1)清初的赋役制度沿袭明朝,但也开始着手整顿赋役制度。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永不加赋使丁银额固定下来,这是赋税发展的一大进步。因为以丁之多少为课税标准,会逼跑贫户,隐匿人口,岁收并不能确定;而丁银定额,就相对减轻了贫民的负担。这既减少了贫户逃亡,保证国家岁收,又给日后的“地丁合一”创造了条件。(2)康熙五十一年永不加赋,停止征收新增人头税的基础上,雍正初年实行地丁合一,开始了单一的土地标准征税,正式废除了人丁税。地丁合一又叫摊丁入亩,丁随地起,即把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中征收。所摊数额,一般是纳一两银子的田赋,摊入一二钱丁银。摊丁入亩的实行有助于封建国家税收的稳定,标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的废除。它简化了税收原则和手续,把土地多少作为收税的惟一标准,改变了赋役不均的严重情况,从而调整了封建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3)这一制度的实行,部分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它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杜绝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也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30.十四点原则以及凡尔赛体系对民族问题的原则;二战前德国扩张进程,凡尔赛体系民族问题影响【答案要点】(1)威尔逊“十四点和平原则”和凡尔赛体系处理民族问题原则:民族自决,外国奴役和统治下的民族和人民可以决定或经过民族独立战争取得本地区的独立,组成新的国家,并对其领土拥有主权。(2)二战前德国扩张进程:(1)1936年希特勒干涉西班牙内战;(2)1936年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违反了《凡尔赛条约》。(3)1938年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吞并奥地利。(4)1938年,德法英意签署《慕尼黑协定》,德国吞并捷克苏台德区,不久吞并捷克。(5)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四、简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31.论述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国问题【答案要点】(一)西汉的王国问题,是西汉王朝前期政治上的一个大问题,它关系着汉王朝的兴亡,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分裂。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保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二)削弱王国势力1、西汉初期诸侯王的状况。A:分封异姓诸侯王:七个。只有长沙王得以保留。B:分封同姓诸侯王:辖地39郡,中央只有15郡。中央任命丞相,王国自置御史大夫以下官吏,自征租赋,自铸货币,自行纪年。文帝即位,同姓王势力更大。2、汉文帝、汉景帝削弱诸侯王的措施及结果A:众建诸侯:贾谊《治安策》;文帝16年(前164年),分齐为六,淮南为三。B:削藩策:晁错;景帝3年(前154年)削藩。C: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为首,“诛晁错,清君侧”,周亚夫。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继续损黜王国官制及职权,诸侯王不治民,中央集权巩固。3、汉武帝的措施A:推恩令:主父偃。B:左官律与附益法:淮南王刘安、衡山王赐被告谋反,武帝颁此律。C:酎金律:结果:“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对中央威胁解除。统一集权国家得到巩固。32.论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答案要点】(一)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理论界主要围绕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究竟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问题展开的学术争论。论战的焦点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1、论战背景:这场论战与共产国际内和中国共产党内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性质的争论紧密相联。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人们对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感到困惑,对于确定中国革命性质的主要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出现了分歧。2、论战派别、论战内容及论战进程:(1)陈独秀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经过1925~1927年的大革命,封建势力已“受了最后打击”,“变成残余势力之残余”,进而认为中国社会已经是资本主义占优势,无产阶级只有等待资本主义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再去进行所谓社会主义革命,当前只能进行以“国民议会”为中心的合法运动。赞同陈独秀观点的一派人被称为托陈取消派或曰“托派”。(2)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李立三撰写的《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一文,全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及对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批判了“托陈取消派”的观点。(3)论战很快从共产党内扩展到社会,以陶希圣为代表的新生命派,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改组派,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纷纷撰文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他们有的提出“中国封建制度崩坏论”,把秦汉至清朝称之为“商业资本主义社会”,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压迫之下的商业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否认中国有封建阶级和封建制度;有的认为中国的问题全在于“五鬼(即贫穷、疾病、愚昧、贪污和扰乱)闹中华”。尽管派别不同,但他们都认为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4)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思潮》杂志在1930年4月出版的“中国经济研究专号”上登载了一组文章,着重从帝国主义和中国经济的关系、民族资本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农村土地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性质,认为封建的半封建的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支配的地位,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后,《动力》杂志继续宣传托派观点,提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代替封建经济而支配中国经济生活的地步”,“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国家了”。对此,《新思潮》杂志、《读书杂志》、《布尔什维克》、《中国经济》等刊物又陆续发表一批文章,进一步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看法。33.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答案要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士人思想活跃,儒墨法诸家在各国传播。印度:后期吠陀时代婆罗门教思想正式形成。到列国时代又出现了佛教、耆那教等宗教与婆罗门教竞争。古印度的宗教渗透到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印度宗教思想成为这一时期印度思想特征。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度过黑暗时代,开始光辉的城邦时代。这一时期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关注城邦以及政治发展,古希腊的政治理性思想得到发展;同时希腊城邦还出现了重视商业的思想,古希腊商业发达。34.日本自由民主权利运动【答案要点】发生背景:因为明治维新后,日本保留了太多的封建残余,富农、中小资产阶级、底层的广大群众、知识分子与自由职业者对此不满,再加上西方启蒙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于是,中小资产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压迫宪政、要人权、要自由主义的运动,即自由民权运动。运动主体及要求: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和农民、要求宪政、人权、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代表人物与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板垣退助和片冈健吉、大隈重信等人。该运动分民权主义和立宪主义两派。运动过程及影响:从创立“立志社”到全国性的民权组织“爱国社”成立,再到提出建议书,迫使天皇开国会和公布宪法。于是相继产生了自由、改进和帝政三个政党。板垣等人最后与政府妥协,自由民权运动以失败告终。帝国宪法与天皇制的确立:自由民权运动虽然失败,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走宪政道路。最后决定仿效德国,于1889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制政体。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