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方法与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初中阅读方法与策略(纯理论)中考阅读致胜30招如何在中考中取得阅读高分?这是许多老师和同学都在思考的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整体解读15招1.理解主旨5招(1)细观眉目(通过研究文章标题或副标题理解文章主旨)(2)段意概括(通过概括、综合各段段意理解文章主旨)(3)线索探究(通过分析文章线索、文路理解文章主旨)(4)点睛品味(通过品味文章的点睛句段理解文章主旨)(5)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主旨)2.理清思路5招(6)抓纲理目(通过分析文眼理清文章思路)(7)分段析层(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关系理清文章思路)(8)注意标志(通过具有标志性的语句、时间、小标题等理清文章思路)(9)关注承启(通过分析文章的承上启下句段理清文章思路)(10)推究呼应(通过分析文章的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等理清文章思路)3.解读写法5招(11)探究构思(通过探究文章的构思解读文章的写法)(12)研究笔法(通过研究文章的语言表达解读文章的写法)(13)分析手段(通过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段解读文章的写法)(14)关注文体(通过对不同文体特点的把握解读文章的写法)(15)比较求索(通过同材同旨不同写法的文章比较解读文章的写法)(二)局部咀嚼15招1.品尝词语5招(16)引申推断(通过词语本义和引申意义的推断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17)瞻前顾后(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18)剥茧抽丝(通过分析语境的显性、隐性意义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19)列句比较(通过列出相关句子比较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20)换词推敲(通过更换词语进行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2.品尝句子5招(21)看段析句(通过分析段落意思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22)注意关联(通过分析句子本身和前后文句子的关联分析句子意义和作用)(23)体察感情(通过体味、观察句子的情感色彩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24)考究风格(通过考察研究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25)换句品味(通过更换句子进行比较品味句子的意义和作用)3.品尝文段5招(26)抓住核心(通过抓文段的中心句、精华句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27)通观上下(通过观察上下文段的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28)考察组合(通过考察句与句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29)观豹窥斑(通过把握全文意思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30)品味写法(通过品味段落的写作方法、结构方式分析文段的意义、关系和作用)一、文体辨识能力训练[课标原文]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考点说明]文体辨识能力指的是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对各种文体的识别能力,即判断各种文体及辨识其2表达方式、基本要素的能力。1.指出记叙文中记叙的人称和要素;2.辨识说明文的说明对家、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判别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办法;4.分辨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5.识别童话、寓言、新闻等特殊文体;6.辨别各种文体中的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做好文体辨识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答题点拨]做好文体辨识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简单地说,记叙即记人叙事;描写即描形写神;说明即说物明理;议论即发表评议;抒情即表露情感。虽然在阅读文段里往往是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但只要我们能准确辨别具体的表达方式,找出最主要的一种,我们就可以很快地明确文体,把握阅读答题的方向。做好文体辨识题还需要熟记各种文体的基础知识,摸索答题的技巧。许多文体的基本要素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次数等往往有一定的规律,训练时要多注意积累这些阅读经验。辨别各种文体中的表达方式是难度较大的题型。一般在记叙类文章里,辨识“描写”是主要的考点,记叙文中的描写分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又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以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等,答题时要揣摩题意,找准切入点。议论文中的的记叙、说明文中的描写在文段中出现较少,最容易被忽视,做题时要细心分辨。二、略读浏览能力训练【课标原文】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考点说明】略读浏览能力指的是运用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基本写法、提取文段关键信息的能力。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略读浏览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了解各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总括全文内容的句子;2.理解标题的含义,寻找与标题相照应的句子;3.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中心事件;4.辨识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5.辨识文章的主要人物,初步感知人物形象;6.概括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7.把握说明的角度及顺序;8.领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了解论证的方式;9.筛选并提取文段的关键信息.如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以及抒情句、议论句等;10.感知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感情,筛选表明作者态度、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答题点拨】略读浏览能力训练意在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以便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视野。所以阅读时要采用观其大略的方法,略去无关信息,把握本质特征,提高阅读效率。要重视标题的提示作用。标题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钥匙,浏览标题有助于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记叙文的标题常常表明记叙的线索、中心事件、主要人物,有时还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指出了说明的对象,标题中的修饰限定成分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议论文的标题一般点明了议论的范围或者文章的中心论点。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往往反映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创作意图,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明文层次清晰,文段中常常有中心句,找到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一段的内容:议论文的开头结尾往往有总起、总括的句子,文章的中心论点往往就包含在这些句子之中。答题时,语言表述要层次清晰,条理清楚,精练灵活,术语运用规范、准确,力避繁琐呆板。三、词句理解能力训练3【课标原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考点说明】“词句理解能力”指的是对文本进行词句理解、语言领悟、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词句理解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同义词或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选用;2.文中词语的指代内容;3.结合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4.文中限制语准确运用的品析;5.词句的前后照应;6.理解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7.理解特定语境中句子的深层含义;8.品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作用;9.揣摩句子的言外之意;10.揣摩相矛盾词语的表达作用;11.品味词语或句子能否删去;12.品味相邻词语或句子能否调换;13.释疑解难,对词语或句子运用的妙处进行解析;14.联系语境,在表意连贯的基础上填写句子;15.揣摩句子的表达意图,按要求续写、仿写句子。【答题点拨】作者遣词造句,都力求最佳表达效果。而在阅读中分析这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及表达作用,不但能培养一种语感,而且是我们深入理解文章的前提,这里分别就品味词义,揣摩句义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品味词义常用的方法有:①语素分析法。先单个解释词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②同义换言法。是以词解词的方法,即用浅显的概念去理解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深奥的同一概念。③词义辨识法。一个词的本义运用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引申义,那么解答时,要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其他形式形成的语境义,识清来源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④语境定义法。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定的意义或临时意义,这就要审视语境,联系上下文来揣摩其含义。揣摩句义的方法有:①紧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句子由词连缀而成,句子中有些关键词语是句子表意的核心,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也就能正确句意了。②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句子的深层含义往往与文章的上下文有关,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时一定要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才能领会其深义。③结合文章主题,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作者遣词造句是为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服务的,那么在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时,有必要考虑该句子是否与文章主题有关,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④结合写作方法,品味句子的深层含义。有些作者在作品中运有一些写作手法,或是修辞方法,使句意含蓄,耐人寻味。因此,结合写作手法品味句子的深层含义也是一种重要途径。【词句理解能力专项训练】l品味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地里正干着活呢,有黑云从东南角起来,一阵凉风从脚下擦.过。写出了凉风很疾,准确地描写了暴雨来临前风的特点。2.院子里漫起了水,雨砸.上去,就冒起一片水铃铛。写出了雨点之大3.他看着那些铃铛顺着水往外漂.,经过一个小阳沟,就到大街上去了。写出了雨点之大之密,也写出了水铃铛流动的情状。4.那不是故意留.的,是雨自己找.的。解题思路: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无外乎,使表达更生动、形象,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找”生动地写出了雨仿佛有思想有情趣的特点。5.孩子也.想往外跑。解题思路:本句位于句首,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考虑,首先是衔接过度的妙处。另外我们知道虚词本来没有实在意思,所以只能从表达作用上去分析。“也”字紧承上文水流到外面的大街而来,使上下段落衔接紧凑,过度自然。6.它们让纸变得难看,不平整,发脏,隐隐约约的痕迹,是无规则的,但让纸充满深度..。使回忆变得更加有价值和意义。4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7.因为你曾是一张纸,那雨把你淋湿了,起了皱,你把它凉干,仍是皱,再也回不了原样了。看雨的感觉留在记忆中永远不会被抹去。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8.孩子想他的心事,他有足够的时间。解题思路:这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句子,因此应该从句子特点出发思考答案。上文已经虚写了“孩子想他的心事”的内容,因此本句突出的是“他有足够的时间”。本句突出了遐想的时间很充足,表达了雨带给了孩子闲暇的时间和快乐。9.大人嘟囔一句,紧锄两下,抬头瞧,孩子早已在堰上等他们了。大人的“紧锄”和孩子的“早已等待”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孩子急盼下雨的心情。四、内容探究(基本梳理分析)能力训练【常见考点】基本分析能力指的是分析文章结构形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行文脉络等能力。基本分析能力的主要考点有:1.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2.划分文章或段落的结构层次。3.解说层次划分的理由。4.编写文、段的结构提纲。5.找出能显示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或句子。6.找出表示过渡、照应的词语、句子、语段。7.分析句与句、段与段、部分与整体间的结构关系。8.排列文段句子的顺序。9.根据行文脉络,将打乱的语句、文段归位。10.分析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答题点拨】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首先必须通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辨别文章体裁。不同的文体在结构上各有不同的特点,要结合文体特点来分析文章结构。记叙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材料,可从时间的先后顺序、地点、场景的转换,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表达方式和人称的转换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及事物内在的逻辑联系组织材料,可按时间顺序(包括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来分析结构层次。议论文常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安排文章结构,主体部分常常采用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等结构形式,可按此基本格式去划分结构层次。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应依据其各自的结构特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