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命题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启示1.过程(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3)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4)南宋时期,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启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应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持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B.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宋初,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南方的两倍多题组一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史料一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王朝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史料二(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摘编自《元史·地理志》【常考角度】元朝的统治措施及其意义。【考点链接】分封制、郡县制、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知识运用】(1)根据史料一,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不得照抄原文)【答案】建立行省制度;注重农业生产,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设立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2)史料二描绘了元朝的辽阔疆域,为了对它进行有效的管辖,元世祖对边疆地区又是怎样管理的?【答案】元朝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如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等。(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答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题组二宋元时期的经济史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史料二《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梦粱录》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史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常考角度】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原因;对外贸易的表现、原因。【考点链接】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一带一路”战略。【知识运用】(1)从史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2)根据史料二,简要概述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答案】开封是北宋时的大商业都会,其商品交易规模大;南宋都城临安城中的店铺在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见,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商业一派繁荣景象。(3)史料三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市舶机构。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兴盛提供了基础;造船业的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宋代政府鼓励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