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第二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考点一生物的特征命题角度❶生物的特征例1(2017·日照)下列有关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生物体能够繁殖产生后代C.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命题角度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例2(2015·青岛)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弹钢琴的机器人B.馒头上长出的“黑毛”C.能慢慢长大的钟乳石D.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B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根据生物的特征认真分析,不能单纯的只看其中的某一项。例如:钟乳石能不断“生长”,但不是生物;机器人能做出很精细的动作,也不是生物等。考点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命题角度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例3(2018·聊城)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D.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通过周围环境是否影响生物的生理活动进行判断。例如:骆驼尿液、汗液非常少;骆驼刺根系发达;旗形树;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物自身的活动是否改变周围环境进行判断。例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蚯蚓能疏松土壤、改良土壤;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气候湿润等。命题角度❷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例4(2018·德州)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A.光和温度B.温度和水分C.水分和光D.土壤和温度A命题角度❸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例5(2018·威海)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A.竞争关系B.捕食关系C.合作关系D.共生关系A考点三生态系统命题角度❶生态系统的组成例6(2017·聊城)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下能组成生态系统的是()A.阳光、土壤、空气B.植物、动物、微生物C.阳光、土壤、水、空气和植物、动物D.阳光、土壤、空气、水和植物、动物、微生物D命题角度❷食物链和食物网例7(2018·威海)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下列能够正确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的是()A.草→食虫鸟→兔→鹰B.草→鼠→蛇→鹰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D.草←食草昆虫←鼠←蛇←鹰B食物链的书写与数量Ⅰ.食物链的书写。(1)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生产者。(2)箭头指向捕食者。例如:草→兔,而不能写成草←兔。(3)食物链中无分解者。例如:草→兔→细菌是错误的。Ⅱ.数食物链的方法。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应从生产者开始,数到最后一种消费者为一条食物链。链接真题模拟实训真题精选T5、T17;模拟预测T14命题角度❸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富集例8(2018·潍坊)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的是()A.乙表示生产者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D.丙→甲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源头(来源):太阳能。(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3)传递: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4)散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5)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6)过程图。(7)能量利用率。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特点:全球性、循环流动、周而复始。(2)途径: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3)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3.生物富集。有害物质沿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命题角度❹综合考查生态系统例9(2018·临沂)2018年2月13日,山东省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吹起了号角。从生产模式上讲,旧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生产方式,而新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深层次循环式生产方式。图中的“五环产业链无废弃物生产过程循环经济模式”便是一个范例,如图为该模式下的某生态基地部分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生态基地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_。大豆和玉米大豆(或玉米)→鸡→人光能(阳光)(4)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_,可以作为培养蘑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利用秸秆、粪便等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作为_________参与了物质循环;同时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流动关系,有效地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有机物分解者物质循环和能量考点四科学探究命题角度❶科学探究的方法例10(2018·日照)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査法D.模拟法A科学探究方法解读1.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生物不施加任何影响,在自然状态下真实观察并记录。2.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3.调查法一般是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实地调查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调查方法。4.模拟法是以真实的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为原型,创造出和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相同或相近的实验环境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命题角度❷科学探究的过程例11(2018·临沂)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①号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②号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10个月的存活率(%)4372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5月25日至6月16日0→6.20→31.06月17日至8月3日6.2→10.231.0→72.9A.该实验的变量是幼苗的高度和存活率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②号,实验组是①号C.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对其生长有害D.实验表明,蚂蚁“侵食”金合欢,可提高幼苗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的生长1.变量的判定。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2.对照组和实验组判定。(1)对照组一般都是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排除一切影响实验的因素。(2)实验组一般只控制研究因素,其他处于理想状态。(3)如在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对蚯蚓来说“潮湿”为理想状态,所以“潮湿”的实验装置为对照组,“干燥”的实验装置为实验组。实验一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阴暗光照平均值1.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其他因素要保持一致且适宜鼠妇的生存。2.计算平均值的目的是增加可信度,减少误差。3.用多只鼠妇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4.静置2分钟后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让鼠妇先适应环境。5.实验结束后,要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2018·济源)如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位置鼠妇光照温度湿度纸盒左边侧20只明亮15℃适宜纸盒右边侧20只阴暗30℃适宜A.左右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