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的提前实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序“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的提前实现,标志着涪陵经济社会发展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今后五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解决各种凸现矛盾和突破体制障碍的重要关口时期。《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出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战略思想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正确把握形势、符合区情实际、激励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要求,主要阐述未来五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明确政策取向,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我区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主动,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也是制定其他各项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第一章把握关键时期明确发展目标第一节新世纪初极不平凡的五年一、开局良好的五年“十五”时期,是涪陵新世纪初极不平凡并取得良好开局的五-2-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结合涪陵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进一步确立了“加快工业化,建设大城市,全面奔小康”的发展路子,攻坚克难,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有所优化、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发展活力得到增强、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提前实现总体小康,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十五”计划和“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6%,高于“十五”计划预期,人均GDP达到1343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26.45亿元,年均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1亿元,比“九五”时期翻一番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7亿元,年均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6.79亿元,年均增长12.4%。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结构调整为11.4∶51.2∶37.4。工业主导地位和支撑作用增强,医药、化肥、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六大工业基地建设速度加快。榨菜、蚕桑、苎麻、畜牧四大农业骨干产业发展壮大,我区被命名为全国“果蔬十强县(区)”和“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县(区)”。第三产业有新的发展,商贸集聚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重庆中部区-3-域性商贸中心正在构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速,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5%。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建成移民迁建防护工程和渝怀铁路,太极大道、滨江路、李渡长江大桥、乌江二桥以及李渡城区干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49%。“七路三环一港一铁”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区内“两小时交通”基本实现。天宝寺水利主体工程完工投用,近70%的村完成电网改造并实现同网同价,乡乡镇镇通水泥路,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显著进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发展活力得到增强。二期移民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累计完成二期移民投资24.9亿元,搬迁移民30823人、企业119家,三、四期移民正按计划有序推进,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全面展开。科教兴涪战略有序推进,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5%。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86%;全面免征农业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建立了政府投资主体平台,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推行投资项目核准、登记备案制度,进一步确立了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财政、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十五”期间,进出口总额达到5.48亿美元,其中出口3.1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51.7%和28.3%,出口结构有所优化。招商力度进一步加大,李渡招商引资平台启动-4-建设,新加坡泛联集团、中化集团、拉法基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涪陵,接收重庆主城“退二进三”项目顺利实施,五年累计到位区外资金43亿元。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涪陵师院成功升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顺利组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1年。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建成涪陵体育场,成功举办首届区运会、全市农民运动会和党办系统运动会。区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步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生态建设有序推进,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5.2个百分点;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城区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72%和80%。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史志、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新的成就。人民生活明显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0元,年均增长10.8%和8.8%。居民消费结构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6.7和5.4个百分点。人口再生产正处于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阶段。扶贫开发成果明显,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二、“十五”时期发展的基本经验始终坚持心无旁骛求发展。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紧密结合区情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涪陵特色的“加快工业化、建设大城市、全面奔小康”的发展新-5-路,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同心同德思发展、创新实干抓发展的可喜局面。始终坚持千方百计抢机遇。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对口支援及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等重大机遇,全力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始终坚持突出重点抓工业。牢固树立工业兴区、工业强区的战略思想,坚持“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实施重点发展战略”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重点工业企业的发展,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始终坚持不遗余力促开放。树立“亲商、安商、富商”观念,着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涪陵,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借助外力加快了发展步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谋民利。始终把基层和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务群众利益之实,尽最大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第二节重要机遇期和面临的挑战一、重要机遇期中的黄金发展期“十一五”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五年,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黄金发展期。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统-6-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业化、城镇化提速,区域经济合作更加深入,社会政治稳定。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涪陵将面临三大新的发展机遇:上级多个扶持政策叠加的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的新阶段,国家公共财政将重点向西部倾斜;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库区产业发展等政策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包括涪陵在内的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这些政策都将有利于涪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国际、国内资本加快转移的机遇。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潜在市场空间更广,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有利于涪陵承接国际资本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三峡工程全面竣工,沿江流域合作更加紧密,有利于涪陵扩大发展空间。重庆主城辐射扩能的机遇。重庆市规划2010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将进一步强化对周边地区的集聚辐射功能,有利于涪陵在产业和功能上与重庆主城联动,发挥主城带动库区的传承和扩能作用,借势、借力发展。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涪陵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争创区域竞争新优势面临新的挑战。经济总量偏小,我区的发展面临其他区县你追我赶、竞相加速发展的压力;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强,非公有制-7-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竞争力;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整体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社会协调发展的压力逐步增加带来新的挑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解决“三农”问题任务艰巨,移民安稳致富难度大,就业矛盾突出,低收入群体面广量大,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政府债务沉重,财政增收困难,乡镇经济实力普遍不强,解决改革遗留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各种社会矛盾有可能集中显现。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受到新的挑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实施增大了融资压力,天然气、煤炭短缺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运力紧张的局面暂时难以缓解,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不足,地质灾害频发,环境容量有限,用地条件差,建设成本高,发展将越来越受到要素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面对各种矛盾和挑战,必须增强抗御各种风险、应对复杂局面、解决突出矛盾的能力,把握大局,用好机遇,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在发展中化解矛盾,在发展中促进和谐。第三节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一、战略定位依据涪陵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战略定位是积极分担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部分功能,充分发挥主城带动库区的传承和扩能作用,努力建成工业优势突出的大城市。作为其支撑和具-8-体化的功能定位是“两基地、一枢纽、两中心”。即通过未来五到十五年努力将涪陵建成重庆市新兴工业基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交通副枢纽,中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教育文化医疗服务中心。二、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坚持以科学涪陵区“十一五”战略区位示意图重庆市“点-圈-线”生产力布局,即以建成特大城市为“点”,以围绕“点”的环状交通骨架和涪陵、合川、永川、江津等卫星城市作为“圈”,以沿长江、乌江方向为“线”。-9-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坚持以既快又好地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优化环境、提高效益、扩大就业、健全保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为建设工业优势突出的大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经济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重要基础,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把加快工业化、建设大城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发展的基本任务,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要突出“六个必须”的战略思路:必须保持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认真审视涪陵的发展条件与基础,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更要在发展中调优结构、转变方式、提高质量,使经济、人口的集聚与主要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高、效益好、环境优,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多。必须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继续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以此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着力缓解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约束。多渠道筹集建设资-10-金,积极引导和启动社会资本,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合理平衡开发建设用地,千方百计缓解电力、天然气突出的供需矛盾,努力实现运力运量大体平衡。必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的思想,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教育、就业再就业、扶贫帮困、社会保障、农民增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社会稳定等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并注意改革力度与承受程度相适应,把握改革时机,增强发展活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吸引更多的区外资金、技术及各类生产要素落户涪陵,继续做好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大开放、大流通、大交流。三、总体目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建成50万人口大城市,实现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过上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