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电化教育篇一:电化教育的定义与发展电化教育的定义与发展电化教育的定义与发展——对中国电化教育的反思(之三)郭琴(麦加里大学国际传播系,澳大利亚)[摘要]电化教育的定义是一个伴随着信息技术、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电化教育的定义反映了人们对电化教育本质的认识,因此对电化教育学科发展具有定向的作用。本文讨论电化教育定义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电化教育定义的要素,从而对电化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设想。[关键词]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技术;信息化教育[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电化教育的定义伴随着信息技术、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上个世纪30年代,延伸人类视觉和听觉的电影和播音技术代表了当时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视听信息技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直观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传播理论主导着那个时期的电化教育实践。因此,我国电化教育初始时期,“电化教育”指利用电影、播音等先进的电气化技术的教育。电化教育几乎就是视听教育的同义词。上个世纪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80年代以来,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感官,而且增强了人类处理和管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传播的能力发生了质的改变。新时代的信息传播,不仅使信息传得远,传得广、传得快,而且使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传者和受者之间在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新的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也在产生和发展着。从上个世纪中开始发展起来的认知(Cognitive)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tm)学习理论,触发了教育界关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角色的讨论。传统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的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播领域中,受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以受众为中心,探讨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信息的主观能动的感受、处理和理解成为研究传播效果的一个新方向。正是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发展,催化了电化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的定义反映了人们对电化教育本质的认识,因此对电化教育学科发展具有定向的作用。对电化教育定义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是由电化教育学科的综合性决定的。电化教育定义的发展反映了当代教育与传播的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且对电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方向及内容起指导作用。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外电化教育(或者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反映了其研究与实践的两个转变:第一个是从以视听技术和材料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的视听教学阶段,向以教学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过程设计为重点的多媒体教学设计阶段的转变;第二个是从以教学过程设计为重点,到以各种学习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整合为重点的信息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下面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对这一点进行说明。美国AECT的前身是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旗下的视觉教学部(DivisionofVisualInstruction)。视教部于1923年应当时美国中小学使用幻灯和电影等新媒体辅助教学的需要而创建()。二战后改名视听教学部(DAVI)。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激发美国加强各级学校理科教育的决心,给美国教育技术带来发展的契机。1970年,已经拥有自己的出版物(Audio-VisualCommunicationReview和Audio-VisualInstruction)和上万成员的视听教学部重组后改名为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这次更名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教育”取代了“教学”。这代表了美国教育技术范围的拓展,超越有目的、有秩序的教学活动,而包括各种形式和层次的教育活动。第二,“教育传播与技术”代替了“视听技术”。这反映了美国教育技术指导思想从实用主义和直观教学,再到行为主义和教学过程设计的转变。这实质上就是教育技术发展中的第一个重点转变。实际上,美国教育技术从视听教学向教学过程设计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这个转化就已经开始萌芽。1963年,DAVI(AECT的前身)确定使用“视听传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播”(audiovisualcommunications)作为教育技术的中心概念,并将视听传播定义为“关于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的设计和使用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这是美国对教育技术的第一个官方定义。视听传播概念及其定义的提出具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确定了传播理论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理论基础的地位。第二,明确了在教育技术中,技术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的理念。也就是说,教育技术的着眼点是运用技术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技术本身。这证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技术的重心就开始从直观教学媒体转向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就是说,从视听教学阶段向多媒体系统教学设计阶段迈进。20世纪70年代美国又开展了新一轮的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DefinitionandTerminologyCommittee)于1977年编写出版了《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TheDefinitionofEducationalTechnology)一书。该书将教育技术定义为:“为分析人类学习各个方面所涉及的问题以及设计、实施、评估和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而进行的,包括人员、程序、观念、设备和组织等内容的复杂的综合性的过程”()。AECT’77定义实际上不是关于教育技术的一个概括性的表述,而是长达169页的一部书。书中对教育技术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其中包括解释“教育技术”与“教育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中的技术”之间的区别、“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之间的差别。概括而言,AECT’77定义有三大特点:其一,明确教育技术的着重点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视听材料。其二,界定教育技术的范围包括人类学习的各个方面,而不仅限于教学。其三,理清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AECT’77定义是一个相对比较严谨的定义,并且开始试图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区分开来,但由于这个定义繁缛冗长,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1994年AECT再次对教育技术进行定义:“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3]这个定义超越了以学习过程为研究重点的传统,把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也纳入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开始了从教学过程设计向信息化教育转化的过程。但是AECT’94定义仍然将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局限于“教学”过程。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technology)的定义。显然,AECT’94定义所规定的研究对象与中国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并不完全一致。正如南国农教授所指出的那样,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是一切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第17页)。AECT’94定义所表述的教学技术,很容易与普通意义的教学设计相混淆。进入21世纪以后,在当代教育和传播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促进下,AECT又启动了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2004年AECT在’94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出了教育技术(EducationTechnology)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各种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4]AECT’04定义反映了现代技术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后现代理论的影响,体现了教育技术从以学习过程为重点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向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技术整合为重点的信息化教育的转变。首先,AECT’04定义再次澄清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的区别,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包括以教为主体的、目标明确的控制学习过程,以及以学为主体的、无规定目标的自由化学习过程。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在对’04定义的解释中强调了“教育”与“教学”两个关键词的区别。“教学”指由学习者之外的人或者机构规定或者指导的一系列活动,是目的明确的、受控制的学习过程;“教育”指包括有外来指导和没有外来指导的学习活动,既可以是有目的的、受控制的过程,也可以是无预定目的的、自发的学习过程。因此,教育技术的含义比教学技术更为广泛。当进行一个教学活动时,也可以说是在进行教育活动。但是,进行教育活动时,则不一定是教学活动。第二,AECT’04定义确定教育技术的研究对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象既包括技术的过程,也包括技术的资源。在这个定义中,“过程”(processes)和“资源”(resources)都采用复数形式,即指“各种”过程和各种资源。所谓过程,包括教师教的各种过程,也包括学生学的各种过程。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指出,’04定义的教育技术将重点从教师教的过程转移到学生学的过程。也就是说,更重视学习者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所谓资源,包括人、设备、技术、材料等对学习提供支持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高新信息技术资源,也包括传统的信息技术资源,既因此,教育技术既不是只关注视听材料设计与应用的直观教学,也不是只注重教学过程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而是涉及人、机和资讯等因素的各种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整合的信息化的教育。第三,AECT’04定义论及其研究对象时,在“过程”(processes)和“资源”(resources)前面用“技术的”(technological)一词进行修饰,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特定研究范围,将教育技术与教育过程中一般的决策活动,或者一般的教学设计区分开来。首先,教育技术创造、使用和管理的过程是技术的过程。也就是说,是系统地运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用红笔还是蓝笔进行板书,可以算是一个创造、使用或者管理的过程,但这不属于教育技术的范畴,因为这个过程不涉及科学知识的系统运用。其次,教育技术创造、使用和管理的资源是技术的资源。教育技术关注的是技术性软件和硬件的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创造、使用和管理。例如,学校开办业余补习班,是一个创造、使用和管理资源的过程,但不属于教育技术的范畴,因为其所涉及的资源不是技术性的资源。此外,AECT’04定义引进了教育技术专业道德规范作为定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进一步强调教育技术中指导思想与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这是教育技术成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领域的要求和标志。建立与维护教育技术的道德规范,是使教育技术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保障。中国关于电化教育的定义的发展过程与AECT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的发展过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电化教育的概念在20世纪20年代末以电影、录音等视听教学辅助手段为特征的影音教育运动中产生。据现有文字资料记载,“电化教育”一词是1933年由当时的教育部教育司司长陈礼江先生提出来的,指电影和无线电广播教育。1940年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在《电化教育》一书中给出了电化教育的定义:“电化教育,为运用电气之动力,实施各种教育,能以最短之时间,支配最广之空间,以最少之物质,发挥最大之力量。其内容大致为电影与播音两者。”这个定义反映了当时电化教育的重点在于运用视听媒体提高教育效率。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国教育界学者常用的与电化教育相提并论的名词——电影播音教育、影音教育、影声教育、视觉教育、视听教育、形声教育等也反映了当时电化教育的重点。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开通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特别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是西方国家的)学术交流的渠道。80年代初宣伟伯(WilburSchrame)访问中国,亲自将西方的教育传播理论传入中国。种种原因使得中国电化教育界对美国教育技术特别关注,并且自然而然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