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习扩写1.了解什么是扩写,了解扩写的命题形式。2.掌握扩写的方法与技巧。3.写作实践,实战演练。同学们,我们平时的习作常常要求内容充实,感情丰富。要做到这个,扩写就是一项基本功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扩写。了解一下什么是扩写?怎样扩写?“扩写”是把一段话或一篇篇幅较短、内容较概括的文章,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文章的写作方式。“扩写”练习提供的材料是一段文字,要对这段文字进行扩写,则必须先看懂这段文字的意思,然后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进行作文。2.抓住扩写点。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一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不要平均用力,而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找出原文中的关键语句、合适的点进行扩充。3.要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避免枝大于干。1.词语扩写式用“童年,风筝,天空”“三个词扩写成一段文字,描绘一个画面,六十字左右。孩提时代,村东头有条河,河边有大片的河堤草滩,空中也没什么电线。每当清明时节,村里的小伙伴们经常拿着自制的简易风筝,手持缠线棒来村东放风筝。彼此之间自发组织比赛,比谁的风筝外形好看,比谁的风筝放得高飞得远,比谁的风筝在空中持续时间长。我哥哥制作的八角形风筝个头大,放飞时,拿风筝的人会比较吃力。我每回都是义不容辞地沿着田埂狂奔,虽说回回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却也心甘情愿乐此不疲,随着奔跑速度的加快,风筝腾空而起,越过头顶,抬眼四望,蔚蓝的天空,纸鸢翻飞,好一幅乡村春景!2.语段扩写式将“枯藤老树昏鸦”扩展成一段话,表现孤独寂寞的心境。秋风起,草萧瑟,青石桥边,古槐一棵立斜阳,像一个颤巍巍的老人,向天空伸出乞求的手掌。缠绕其上的枯藤如死去的巨蟒,光秃秃的枝头上垂下了条条惆怅,一声声乌啼,穿过空旷的荒野,黄昏的郊外更添无限的悲凉。3.话题扩写式以“青春”为话题扩写一段文字。时间像是一把锋利的刀,青春却恰需要时间的磨炼,那一段青葱岁月,我们曾一起走过,回忆一起的往事,我们那时的肩并肩,那时的心连心,都是我们在青涩的青春中走过的痕迹,是我们一起的见证,记忆就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现在脑海,一幕幕,一幅幅,都是我们青春的见证。4.主题扩写式请以“你很瘦”为主题,进行扩写。要求:①围绕中心,揭示出人物特征;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200字。我看到你的时候着实被吓了一跳,老天对你真是太不公平了。矮个儿,脸色黄中带白,一件不合时宜的皮夹克穿在你身上,就如同挂在秋风中的枝丫上。灰色裤子穿在你身上,让我不禁想起身穿裙子的苏格兰旗手。背在你身上的包显得那么大,背带紧紧勒在你那瘦削的肩上。你站在地铁入口处,在人潮涌动中,恍若一株脆弱的蒲公英,一阵轻风便能将你带到半空。“哎,你看,那个人真是瘦。”从身边走过的两个中年妇女低声说。下车分别时,你又朝我挥了挥手,这让我想到了蚂蚁纤细的触角,不由得扑哧一笑。5.情景扩写式杜甫的《漫成一首》中的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可以按“月形”、“月色”、“月光”、“月神”进行扩展。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江面上(月色)。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即便在眼前,却只能欣赏,不能把玩(月神)。(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范文欣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仓皇出逃,途经卫国,卫文公看到重耳落魄的样子,对他们十分轻蔑,没有以应有的礼仪对待。他们只好拖着疲累的身体继续前行。向土地跪拜经过五鹿时,又累又饿的重耳想向乡下人讨点吃食。“大伯,行行好,你家里的吃食能给我们一些吗?”眼前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农民,黝黑而干瘦,身上穿着缀满补丁的粗布短衣。他看了看来讨饭吃的这群人。这一路的颠沛流离,让他们面容憔悴,嘴唇干裂,眼中也布满血丝,原本丰润的身材,稍显清瘦,尽管衣帽间藏污纳垢,但就材质和纹理来看,依然华贵无比。他不禁想到连年的战争、达官贵族的盘剥、沉重的赋税,他在生活的枷锁里努力挣扎,如今妻离子散,只剩自己在这乡下的茅屋中苟延残喘。呵,眼前这群落难的达官贵人,也知道饥饿的痛苦吗?就算自己饥饿了,他们也不会考虑到百姓的死活,这一行几十人,我哪里有这么多吃食供给?他们大概都不知道粮食是怎么得来的吧!乡下人弯下身从地上拾起土块,直接递给重耳气愤地喊道:“拿去,吃吧!”饥饿难耐且近乎绝望的重耳怒气冲天,他举起鞭子要抽打农夫。狐偃见状,赶忙阻止了重耳。狐偃明白乡下人的苦衷,他也知道这次逃亡对重耳的意义。便说道:“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说明我们复国在望。”重耳深感疑惑。狐偃径直走到这个乡下人的面前,向他致谢:“大伯,是咱们统治阶层,不知道爱惜土地和百姓,才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感谢您赐予土块,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狐偃的话就像一根根钢针直戳重耳的心脏。于是他满脸羞愧地向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郑重地接过了土块。手捧着土块,重耳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他已经结束了流亡生涯,在狐偃、赵衰等人的陪同下,返回晋国,面南即位,他成了威震一方的霸主!他脚踏着坚实的土地,他的臣民们跪伏着向他行叩拜礼……仔细审视着这块土块,重耳感受到了它的分量,不禁一下子跪伏在大地上,神态庄重地完成了对土地的跪拜!蓦然间,重耳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他将土地和土地上承载的一切放进心里,继续前行。点评:1.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文章以“向土地跪拜”为中心事件,依次展开情节,突出了重耳对土地的敬重与敬畏,中心明确。2.描写恰当,想象合理。文章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丰满了人物形象。(二)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历览古今中外,我们可以看到,多少仁人志士的成功都是他们经过一遍一遍地努力,持之以恒学习的结果。持之以恒,方能成功医学家李时珍自小立志学医,对医学难题不断地思索与实践,花了近30年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终成一代医学名家。国画大师齐白石从小刻苦勤奋,对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能持之以恒,毕其一生终成一代国画大师!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成才故事总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他自幼家贫,却刻苦勤奋,他不畏世俗和现实的压迫,执着地用他的现实之笔写出了《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朽的戏剧大作。后人称赞他的剧作“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以上的故事,让我们理解了持之以恒勤奋学习的价值。可见持之以恒就会走向成功,相反没有持之以恒精神的人又会是什么结果呢?回顾历史,“闯王”李自成曾何等勇猛,纵横沙场,所向披靡,只因他刚愎自用,攻陷北京城后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毫无忧患意识,停止了攻击的步伐,以至兵败山海关,被害于九宫山。诚然,持之以恒地做事情是不易的,只有找准奋斗的方向,并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向上,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咱们更应该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汲取知识,将来为谱写祖国的华彩乐章,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