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框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设计一 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视频《航拍中国----天津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欣赏视频,你能想象怎样的生活图景?上述图景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形成怎样的生态理念?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自主学习P81—87课本,解决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3)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4)我们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活动1:感受人与自然相互依存视频播放:伦敦“杀人雾事件”回顾:正常人要靠盲人带路伦敦“杀人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思考分析:(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2)此事例启示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然?(1)特殊的天气状况是伦敦“杀人雾事件”的重要诱因,即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间接原因是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特殊天气;根本原因是人类不断破坏和污染环境。(2)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肆意践踏自然,自然必然会对我们作出惩罚;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寻求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④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1990年到2007年,全世界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受灾人口平均每年大约2.1亿人,而中国占到了其中的1.1亿人,相当于全世界受灾人口的52.4%,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国情。正是这个基本国情告诉我们,中国本身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尽管在温室气体的制造和排放上中国是后来者,但是我们的受害却是最严重的,仅2008年的南方雪灾就造成了156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另外从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量来看,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粮食减产是380万吨,相当于当时每年粮食总产量的2.1%。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的直接粮食减产就达到了3290万吨,相当于同时期年均粮食总产量的7.0%,因此我们可以视自然灾害为当前对粮食和农业的最大威胁。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结合材料分析:(1)环境污染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危害?(2)小组合作探究,我们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活动2:分析材料,深度思考(1)通过材料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破坏了生态平衡,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①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②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则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③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探究活动3:回望塞罕坝路播放视频:塞罕坝护林人讲述五十五年的坚守材料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到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的139年间,这个地方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草木郁郁葱葱,是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清代后期,国势日衰,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塞罕坝机械林场1962年由原林业部建立,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努力,现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其中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2014年4月,中宣部授予塞罕坝机械林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7年12月,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分析:(1)塞罕坝为什么会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又为什么会从“荒原沙地”变回“林海绿洲”?(2)从塞罕坝的发展历程来看,对我国环境治理有什么启示?(3)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4)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1)①由于过度开垦伐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使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②塞罕坝几代林场人的努力治理,使塞罕坝从“荒原沙地”变回“林海绿洲”。(2)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4)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低碳微生活: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粮食,拒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探究活动4:探究分享(1)余村的书记为什么困惑?(2)习近平主席的话给余村人什么启示?(3)“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分别指什么?(4)余村是怎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1)余村支书困惑的是怎样处理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怎样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3)“绿水青山”指的是“经济发展”;“金山银山”指的是“生态环境保护”。(4)余村及时转变了发展理念,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制定了正确的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①余村关停矿山、封山护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②余村同时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③余村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了绿色惠民、绿色富民,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究活动5:“探究与分享”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在小河上游建造纸厂,造纸厂违规排放污水,污染环境。材料中的观点只看到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长期的社会效益,损害了人民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探究活动6:榜样的力量视频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张正祥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圈的长度是126千米,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千米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镇池的污染和破坏,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1)张正祥因什么感动中国?(2)你还知道哪些环保人物?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环保故事。(1)张正祥为保护滇池生态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保护环境的卫士,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2)解振华:当之无愧的“气候部长”。哥本哈根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9日,当气候谈判最终达成共识,一直在谈判前线指挥的解振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作为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的一针见血和广征博引,也让谈判对手印象深刻。德国媒体指出,中国在这次气候大会上表现抢眼,让世界看到一个“自信的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会议结束后的记者会上也指出,这个世界正处于“过渡期”,在哥本哈根看到的是“自信的中国”。杨勇:“为中国找水”。20多年来,靠着简陋的设备,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艰苦,杨勇在没有任何保障和后援的情况下,取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和地质新发现,为合理有效利用江河,进行水电开发和生态环保提供了科学依据。这次“为中国找水”,杨勇等人共走了143天,考察的路线贯穿四川、西藏、新疆、甘肃、山西5个西北大省,全程43000公里。探究活动7:落实行动阅读材料,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材料二视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1)请你描绘美丽中国的轮廓和图景是什么样子。(2)绿色发展理念、低碳行动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该如何行动?(3)起草一份环保倡议书,传播你的环保理念。(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①学习、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法律,增强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②落实环保、节约行动,从小事做起,如:低碳出行,多步行;绿色消费,不用或少用一次性产品;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等;③自觉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四、经典演练,能力提升1、2018年5月18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就必须()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③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④放弃高科技和现代化,回到农耕文明社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材料分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的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与科技范式等的系统性革命。依据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我们在生活生产理念和方式上要转变。你会有哪些转变?1、A2、①建设生态文明,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坚持绿色出行、环保出行,成为我们自觉的生活方式等。五、课堂总结,分享收获请根据今天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们分享。同在蓝天下,共建一个家。共筑生命家园,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低碳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写一篇小论文。板书设计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