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夯实法治基石课件设计二 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我们是一个法治国家,作为公民应该遵守法律,违法就应该受到处罚。自主学习P44—50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意味着。(2)追求并奉行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之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3)1840年以后,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________制度。变法改制,成为、的必然选择。(4)法治是现代政文明的,是发展、_________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_____、____________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描绘法治蓝图(1)党的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社会因法治而。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党的___________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探究活动1:看图思考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探究活动2:问题探究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截至2017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闭幕,本届人大常委会共完成立法规划中的62件立法项目,包括已通过的50件以及正在审议的12件。材料二“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治本身不仅是规则之治,而且必须是良法之治。“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法治的精神不仅在于依“法”而治,而且在于依“良法”而治。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依法而治是无法实现善治的。要实现善治,除了具备规则、逻辑体系的一致性、完整性的“形”之外,法律的价值基础还应当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神”,也就是说,“神”“形”兼具的法才是良法,才能真正实现善治。问题:(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观点?(2)材料二说明法治与良法之治和善治之间的关系如何?(3)两则材料对我们实行法治有哪些启示?材料一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各地开设租界,抢夺资源,使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出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救亡高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又称维新派)发动了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他们幻想在不触动封建主义经济基础和不推翻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变法维新,通过改良主义道路来达到参与政权和进行一些社会改革的目的,取得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效果,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材料二问题:(1)中国近代以来的一次变法求强运动是什么?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1)近代中国的许多仁人志士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追求民主和法治,变法改制,求富求强,开始了追求民主法治化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中国法治化道路,不断推进中国法治化进程。()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的意义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1、法治道路的历程探究活动4.感悟法治材料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种下了“法治”的基因。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正式颁布,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材料二动乱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使人们痛切地感受到:唯有民主法制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通过“八二宪法”,制定民法通则、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一大批基本法律制定颁行。进入新世纪,我国立法进程加速,到2010年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材料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期。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放开“单独二孩”、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八大以来,每一项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都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表决,都提前对所涉及的现行法律作出修改完善,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思考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是哪一阶段的什么会议上提出的?(1)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②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目前,我国共制定法律25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行政规章11000多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坚决纠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要加快完善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确保法律全面有效实施。要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强化监督责任,提高监督实效,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通过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强化法治机构和法治队伍建治设等建立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内法规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体制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最坚的衔接和协调,加快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动效的党内法规体系。阅读材料,感受法治中国的脉搏,说说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只有坚持三者在实践中的统一,才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从事实上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近年来,我国在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宗教信仰和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法规,国家承担的各项职责就难以实施,社会也就会陷入混乱.思考:(1)上述材料说明了党和人民治理国家正在实施什么基本方略?(2)为什么要建设法治中国?(1)依法治国方略。(2)①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③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