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物态变化考点梳理知识点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叫做温度。2.常用单位:。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4.常考温度估测: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洗澡时适宜的水温约为42℃。冷热程度摄氏度(℃)二、温度计(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2.使用方法:(1)估: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2)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3)看:看清温度计的和;(4)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5)读: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或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6)记:所记录的数据包括数值和单位。热胀冷缩量程分度值容器底或容器壁稳定相平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先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线位置和分度值。读数时,若温度计中液柱液面在0℃以上,则应从零刻度线往上读;若温度计中液柱液面在0℃以下,则要从零刻度线往下读。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7℃,读作7摄氏度;乙温度计的示数为-1℃,读作零下1摄氏度(或负1摄氏度)。夺分点拨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的温度。量程通常为35℃~42℃,分度值为0.1℃。使用前用力向下甩两下使液面下降到35℃刻度线以下;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知识链接示例1如图1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C-21.熔化: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热。例如:冰雪消融、铁块变成铁水等。2.凝固: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热。例如:水结成冰、用铁水浇铸钢件等。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固液吸液固放3.晶体和非晶体比较晶体非晶体特点有固定的熔点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持续吸热特点AB段:物质为态;BC段:熔化过程,物质为态,热量,温度不变;CD段:物质为态整个过程中,物质.热量,温度逐渐.固固液共存吸收液吸收升高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持续放热特点EF段:物质为态;FG段:凝固过程,物质为态,热量,温度不变;GH段:物质为态整个过程中,物质热量,温度逐渐.实例冰、海波、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液固液共存放出固放出降低示例2如图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判断()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5minC.海波的熔点是50℃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一、汽化1.定义: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热。例如:酒精挥发、湿物体变干、用烘手器将手烘干等。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液气吸2.汽化的两种形式汽化形式沸腾蒸发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_____和_____液体_____发生条件达到沸点任何温度剧烈程度剧烈缓慢、平和影响因素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速温度变化吸热,液体温度_____降温致冷相同点都是_____现象,都要___热内部表面表面不变汽化吸二、液化1.定义: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热。例如:雾、露的形成,装冰水的容器外壁“冒汗”等。2.液化的两种方法:一是(例如:草地上晶莹的露珠);二是(例如:储存在钢瓶内的液化石油气)。气液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水沸腾的图像及其解读(如图)(1)沸点:水沸腾时确定的温度。(气压越大,沸点越高)(2)解读:图像的“转折点”(或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对应的温度为沸点;若沸点低于100℃,则其所处环境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3)特点:沸腾前,气泡上升、体积变小,且水温持续上升;沸腾时,气泡上升、体积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到达沸点后,水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夺分点拨2.“白气”和“水蒸气”的辨析(1)“白气”和水蒸气的区别:“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用肉眼可以观察到;水蒸气是气态,用肉眼无法观察到。(2)“白气”形成的原因: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放热液化形成小液滴,如冰棒周围冒的“白气”;②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液滴,如冬天,人呼出的“白气”。示例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煮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C1.升华: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热。例如: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等。2.凝华: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热。例如:霜、雾凇、雪的形成,灯泡用久发黑等。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固气吸气固放命题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1.如图所示,在小玻璃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胶塞,橡胶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胶塞塞住瓶口。小江认为,根据液体具有的性质,这个小瓶可以当成一个简易温度计,把它放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就会;为了更明显地显示温度的变化,可以将玻璃管换成更(选填“粗”或“细”)的。热胀冷缩升高细教材图片解读命题点:沸腾及沸腾条件2.如图是用厚纸做的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适量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过一会儿水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但_____保持不变,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沸点温度命题点:利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如图所示,人刚从游泳池中出来时,感觉特别冷,这是因为__________;如果有风吹来会感觉更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腔,实际上是利用来调节体温。水蒸发吸热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变快,蒸发变快蒸发吸热命题点: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4.如图所示,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要(选填“吸”或“放”)热。室内凝华放命题点: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5.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选填“吸”或“放”)热。凝华放考法聚焦重难点焦点1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判断(重点、易错点)样题1请在表格中填上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其吸放热情况。物理现象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北方冬季外面结冰的衣物也能晾干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浴室的镜子变模糊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冬天对着手哈气,手变暖液化放热凝华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汽化吸热物理现象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日光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结冰冰化成水雾、露霜、雪、雾凇、冰雹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升华吸热凝固放热熔化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1.如图所示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观——穿洞云,这些穿洞云上的圆洞是飞机穿过高空云层时形成的。科学家经研究发现,某些特定高度的高空云层中包含了冰晶体和低于0℃却仍处于液态的过冷水滴,飞机穿过这样的云层时会使过冷水滴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雪花,在此过程中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凝固放出对应训练2.为了营造舞台上烟雾缭绕的氛围,工作人员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而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我们看到的“烟雾缭绕”实际上是(选填“二氧化碳气体”“水蒸气”或“小水珠”)。升华小水珠样题2如图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1)锡的熔点是℃,凝固点是℃。(2)锡的熔化用了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热,但温度。(3)锡在10~12min这段时间内进行的物态变化是,该过程要热。2302304吸保持不变凝固放焦点2温度—时间图像分析(易错点)3.某同学在“研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线。由图可知: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是段图线,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BC不变100对应训练素养提升突破重点实验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玻璃棒)、水、停表。2.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2)烧杯底部垫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3)选取小颗粒(或粉末状)固体:①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但玻璃泡不能接触试管壁或试管底;②使固体受热均匀。实验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4)试管插入烧杯中适当位置:①试管中所装物质要低于液面;②试管不接触烧杯壁或烧杯底。(5)采用水浴法加热:①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②使被加热的物质缓慢吸热,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规律。(6)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使物体受热均匀。(7)温度和时间的测量:①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②停表的使用及读数。(8)记录多组实验数据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3.实验数据及实验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像。(2)根据实验数据或温度—时间图像进行相关分析: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确定物质的熔点、某时刻的状态等;②分析晶体熔化前后曲线的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同种晶体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③分析晶体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的原因:直接用酒精灯加热(或没有用水浴法加热)。(3)烧杯口处产生“白气”及试管、烧杯壁出现水珠的原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4.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一直升高。5.拓展:(1)熔化过程中内能及热量的变化规律: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2)热量的相关计算。样题1如图所示,小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且萘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热胀冷缩使萘受热均匀慢(3)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的熔点是℃,熔化过程中,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min。在第7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4)由图乙可知,萘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5)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口有“白气”冒出,“白气”是。A.水蒸气B.小水珠805固液共存晶体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1.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停表。2.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2)烧杯底部垫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3)纸板上留有小孔:使烧杯内外气压相等。(4)温度和时间的测量:①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实验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②停表的使用及读数;③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减少被加热的水的质量;用初温较高的水;加热过程中,在烧杯口盖纸板;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等。3.实验数据及实验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像。(2)根据实验数据或温度—时间图像进行相关分析:①判断水的沸点:水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从图像上看就是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线段所对应的温度;②分析沸点不是100℃的原因:一般是当地大气压不等于标准大气压。(3)实验现象分析(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①沸腾前:气泡自下而上体积变小;②沸腾时:气泡自下而上体积变大。(4)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烧杯内的水会继续吸热。(5)水沸腾时产生“白气”的原因: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6)熄灭酒精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