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时空观念隋朝建立隋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唐朝建立589年618年627年641年649年605年713年8世纪初741年821年907年唐朝灭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金城公主入吐蕃鉴真东渡唐蕃会盟文成公主入藏581年玄奘西行中国国家统一,繁荣且开放1.隋朝:(1)统一全国;(2)创立科举取士制度;(3)开凿大运河2.唐朝:(1)政治: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繁荣局面;(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3)对外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外对比】联系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封建国家。(1)7世纪,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回国后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印、中日的交流世界1.日本效仿隋唐进行大化改新,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伊斯兰教产生3.632年,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是隋统一的基础)[2015.27(2)]面对面“过”考点隋朝统一(识记)[七下P1~P2]考点1科举制:指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隋):隋文帝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又创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科举制正式形成。[2013.26(2)]完善(唐):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侧重对时务能力的考查),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唐太宗时,扩充国学,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时,首创殿试和武举;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僵化(明清):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隋唐科举制(理解)[七下P3~P4、P8、P11]考点2结束(清末):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特征:分科考试,以才选官,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影响:(1)积极:①对社会: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促进了社会公平;②对统治者: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提高行政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③对教育事业: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④对文艺:利于文学艺术发展,唐朝进士科重视诗赋,有利于唐诗繁荣;⑤对后世: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2)消极:①明清时期推行八股文,考试形式和内容过于僵化,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②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是中国近代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③对世界:促进了世界文官制度的形成。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做了皇帝,627年改年号为“贞观”。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3.唐太宗的治国举措[2016.2]政治:(1)加强中央权力: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了宰相人数;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为相(“房谋杜断”),重用魏征、李靖、李勣。[2012.2]“贞观之治”(理解)[2018年是唐朝建立1400周年][七下P6~P9]考点3经济(民生):轻徭薄赋,提倡节俭(戒奢以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育: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发展教育。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被尊为“天可汗”。对外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行天竺)。4.评价唐太宗: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封建皇帝,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女皇武则天(理解)[七下P11~P12]考点4简介: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当政期间,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首创武举和殿试。评价:在她当权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郭沫若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概况: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为开元(713~741年),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措施:励精图治,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严格执法。表现:(1)农业:唐朝农业发展迅速,出现曲辕犁和筒车,全国耕地和人口大大超过前代;[2014.27(2)、2013.26(3)、2012.2](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北方善织绢,南方盛产锦和布;②陶瓷业: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巩县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都负有盛名;“开元盛世”(理解)[七下P12~P14]考点5(3)商业:唐朝都城长安商业繁荣,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唐朝的民族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平等或团结或友爱或一视同仁)。[2017.23(2)](1)吐蕃:藏族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首领称赞普。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强大的政权,以逻些为都城。(2)概况:①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2012.21]②8世纪初,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首领尺带珠丹成亲,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的交往(识记)[2017.23(2)][七下P17~P19]考点6③唐蕃会盟821年(唐穆宗时),吐蕃与唐会盟。唐蕃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3)意义: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1.唐代对外交流繁盛原因:(1)唐代国家安定、统一;(2)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3)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日本、大食、天竺等70多个国家有往来(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是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唐代的对外交往(理解)[七下P21~P24]考点7(4)对外交通发达:①陆路交通:从长安出发,向东可到朝鲜半岛、向西沿丝绸之路可达中亚、西亚,往南经吐蕃可到天竺,经南诏可至骠国;②海路交通:a.东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朝鲜半岛、日本;b.西路:从广州出发,经林邑,再西行到师子国,绕天竺,到达波斯湾。意义:有利于和平往来和加强友谊,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和各国的发展,玄奘、鉴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遣唐使[2012.2]概况: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内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影响:传播佛教,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变革(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3.鉴真东渡(经海上丝绸之路)概况: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影响:传播佛教,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唐招提寺)、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4.玄奘西游(经陆上丝绸之路)概况:唐朝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影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2014.22]【异同比较】比较唐朝和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和影响。唐朝政策对外开放、友好往来的政策影响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封建经济走向繁荣,国力强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科技兼容并收,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拓展提升清朝进行反侵略斗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进行了反侵略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却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政策影响【归纳总结】西汉、唐朝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1)吸取前代暴政而亡的教训,实行相对比较宽松的政策,缓和阶级矛盾。(2)统治者贤明,重用贤臣,勤于政事。(3)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认识启示】唐朝前期的盛世局面对当今我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有什么启示?(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2)正确的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3)先进的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4)处理好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有利于经济的繁荣。(5)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衡阳6年真题面对面(2012~2017)命题点1人物辨识1.(2016衡阳2题)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A.隋炀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C命题点2考试制度1.[2013衡阳26(2)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2分)科举制。(2分)命题点3唐朝民族关系1.[2017衡阳23(2)题]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试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一例予以说明。(4分)平等(或团结或友爱或开明或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2分)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建碑,约定“患难相恤,暴掠不作”。(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命题点4唐朝对外交往1.[2015衡阳26(4)题]材料三图片一中的人物主要出使哪个国家?(1分)图片二中的人物主要贡献是什么?(2分)日本;(1分)前往天竺拜求佛学,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