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板块专题训练专题二实验题(二)光学重点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刻度尺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2)实验时,若入射角变大,反射角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小组的小红同学发现,从平面镜中能看到小白同学的眼睛,小白也能看到小红的眼睛,于是他们使光线沿BO入射,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射光线沿OA射出。量角器变大反射光线沿OA射出(4)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该小组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操作,将纸板右侧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不能(5)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6)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答出一个结论即可)。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20°30°40°50°反射角20°30°40°50°法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小明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小明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点燃蜡烛A后,小明发现镜中出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蜡烛通过玻璃板的两个面分别成像。蜡烛通过玻璃板的两个面分别成像(2)改进实验后,如图乙所示,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的大小(3)小明想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接下来的操作是:移去蜡烛B,在B的位置竖直放置一张白卡片,直接(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白卡片上有无蜡烛A的像。(4)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的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从A侧向玻璃板看去,人眼能(选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直接能(5)小明想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做了四个模型,如图丙所示,并把它们分别面对玻璃竖立在桌面上,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B(6)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用笔在白纸上记录平面镜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并画出蜡烛A和对应蜡烛B位置的连线,每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支蜡烛的位置到镜面的距离,这一步操作是为了找到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像和物到镜面距离(7)实验器材调整正常后,若蜡烛A距玻璃板8cm,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相距16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实验中蜡烛B不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16不需要●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3.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时,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这一做法是为了更好地显示光路。更好地显示光路(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折射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0度。③光在空气和水之间折射时,空气(选填“空气”或“水”)中的角总是更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0空气●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2015·广东)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较暗(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较暗上(2)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①倒立、缩小的实像22020倒立、等大的实像315②30倒立、放大的实像46无正立、放大的虚像倒立、缩小的实像30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其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③放大镜。(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放大镜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的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