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白杨礼赞(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树是自然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教学目标1.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2.通过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通过状物手法的讲解引导学生仿写状物散文。教学重点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画面美和背景美。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义。教学难点通过当堂仿写训练的形式学习状物手法和烘托手法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者介绍品味本文的情感美第1段、第4段、第6段、第8段、第9段画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这些段落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直抒胸臆。品味本文的画面美作者为什么要高度赞美白杨树?用波浪线在原文中画出来。第3段:“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第5段:“那是力争上游……西北风。”第7段:“……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白杨树外在形象极普通内在品质不平凡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那是力争上游……西北风白描本是中国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白描手法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仿照第5段,参考第3段和第7段,在以下提供的意象中任选一种,写出它的内外兼备的美。【备选意象】梧桐、苍松、银杏树、枫树、梅树、喇叭花、向日葵、莲……拓展迁移作业:课后修改小练笔。再见第二课时品味本文画面美中的底色美(背景美)1.这样的白杨树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雄壮伟大2.本文名为《白杨礼赞》,但作者却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写黄土高原,是不是多余?不多余,这是烘托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学以致用烘托的手法可以让主体形象更加鲜明。学习这种写法为我们上节课的练笔也涂一种底色,写出所写意象的生长环境来烘托笔下意象的内外兼美。知人论世本文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而革命根据地军民却毫不妥协、坚持抗战。当时,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奔赴延安途中的见闻感受写了这篇散文。由此可见,那伟岸正直、紧密团结、积极进取、坚强不屈的白杨树正象征着像白杨树一样的人和精神。他们是敌后土地上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白杨树……好女子”欲扬先抑,更能突出白杨树的“内外兼美”。——四个反问构成了排比句,感情充沛,酣畅淋漓,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礼赞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楠木”?楠木的“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白杨树的“立足民众”却又“不平凡”的精神,深化了主题。题白杨图茅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1.背诵课文第7段。2.将课上的练笔修改后誊写到作文本上。作业布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