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教学课件3 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2愚公移山简介作者: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顽强奋斗的精神,神话式结尾采用浪漫主义手法体现了人定胜天的乐观信念。本文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读生字万仞(rèn)惩山北塞(chéngsè)迂(yū)荷担(hè)箕畚(jīběn)孀妻(shuāng)始龀(chèn)智叟(sǒu)穷匮(kuì)亡以应(wú)厝(cuò)通假字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⑵甚矣,汝之不惠()⑶河曲智叟亡以应()“反”通“返”,返回“惠”通“慧”,聪明“亡”通“无”,没有古今异义词⑴河阳之北。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⑵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⑶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今义:曾经。⑷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之于。今义:众、许多。⑸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⑹虽我之死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⑺惧其不古义:停止。今义:已经。⑻方七百里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今义:方形、方向等。一词多义跳往助之(代词,他)①之隐土之北(助词,的)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择)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②且且焉置土石(副词,况且)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③其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④以河曲智实亡以应(连词,用来)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可不译)⑤焉且焉置土石(语气代词,哪里)词类活用①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③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④聚室而谋曰(使动用法,使……聚)⑤惩山北之塞(意动用法,苦于,以……为苦)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②惩(于)山北之塞(2)倒装句①且焉置土石(宾语前置,应为“且土石置焉”)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应为“遂率三夫荷担者子孙”)③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应为“苦何而不平”)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应为“汝之不惠甚矣”)对比以下带“曰”的句子,学生讨论可以在各个“曰”字前加上什么样的状语,应该用哪种语气来读“曰”字后的对话。(1)聚室而谋曰:(2)其妻献疑曰:(3)杂曰:(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5)北山愚公长息曰:1.熟读课文。2.思考课后问题。同学们,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愚公移山》,感受其深刻的寓意。1.文中写到了哪些人?这些人对移山是什么态度?参加移山的人有哪些?愚公、其妻、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遗男和智叟。态度:智叟讥讽: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子孙:杂然相许。京城氏之遗男:跳往助之。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京城氏之遗男。2.愚公要“平险”,“险”在哪里?为何要“平险”?“平险”是如何进行的?“平险”的反对者有哪些理由?结局如何?“险”在家对面——“面山而居”。这是故事的背景。“平险”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这是故事的开端。“平险”的进行——“谋”“许”“率”“叩”“垦”“运”“助”等行为。这是故事的发展。反对“平险”——“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故事的高潮。结局——“神惧”“帝感”而“无陇断”。这是故事的结局。3.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尽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1.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赞颂了愚公心意之诚,意志之坚,突出了故事的主题。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瑰丽色彩,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2.这篇寓言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课文是怎样表现愚公这个人物的?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⑴正面描写──语言、行动(愚公确知“平险”之利,有远大抱负)。⑵鲜明对比──智叟实愚,愚公实智(愚公深明可以“平险”之理,有正确的认识)。⑶侧面烘托──山高、路远,神惧、帝感(愚公有万难不屈的“平险”精神)。愚公形象即为:有远大抱负,有正确认识,有万难不屈的“平险”精神。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今天仍然需要,我们要传承愚公精神,既要有远大抱负,又要正确认识分析现状,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