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阶段专题复习 第三 四单元课件 岳麓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阶段专题复习第三、四单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1997年和1999年,中国政府先后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祖国的完全统一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标志类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的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5.农村单一产业结构改变的标志——乡镇企业的崛起。6.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理论基础——《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的标志——中共十三大的召开。8.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中共十四大。9.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中共十五大。10.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形式确立下来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11.港澳回归的标志——中国分别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在香港、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12.港澳发展进入新时代标志——港澳回归。二、之最类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农村。2.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安徽凤阳。3.我国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5.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三、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名称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35年1978年内容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华社北京2013年6月13日电习近平同志1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全体成员。习近平强调,今天,两岸关系已站在新的起点上,也面临着重要机遇。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清醒认识并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习近平就此提出4点意见: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2.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4.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1.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3.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八项建议和主张。4.阻碍台湾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岛内“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1.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民心所向,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国家的统一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边疆开发、民族和谐、抵御外国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一、选择题1.(2013·湖州中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这个转变始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链接所学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故本题选D。2.(2013·凉山州中考)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经济路线,B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C是中共十五大中的内容,D是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故正确答案为B。3.(2013·兰州中考)“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材料赞美的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国有企业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词“凤阳”“包地包产”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安徽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活发生的变化。4.(2013·荆州中考)1985年,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工资改革,办法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材料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实行国有企业政企分开B.要求企业提高职工福利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实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链接所学可知,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有企业是重点,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改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率。故本题选C。5.(2013·武汉学业考)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实施“863”计划【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这些都是经济特区的特征。链接所学可知,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故“伟大的支点”指的是“经济特区”。6.(2013·鞍山学业考)经济特区的创办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A.珠海B.厦门C.汕头D.深圳【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深圳原是一个面积狭小、经济薄弱的边陲小镇,设立经济特区后,深圳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故本题选D。7.(2012·玉林中考)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A.四项基本原则B.邓小平理论C.初级阶段理论D.实现共同富裕【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8.(2013·龙东学业考)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答案选D。9.(2013·内江中考)右图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祖国的和平统一C.经济体制改革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国有企业的自主权属于对内改革取得的成就;经济特区的建立属于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可见,与此相关的主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10.(2013·台州中考)小宁在复习时整理了一张知识卡片,根据卡片内容,标题应该是()A.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C.外交领域的成就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图片中的四个关键信息,明确前两个信息是元朝和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措施,促进了民族团结。后两个信息则是通过外交努力,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收回香港和澳门,促进了国家的统一。通过分析可知,A、B、C分别将主题归纳为民族问题、“一国两制”、外交领域的成就,叙述正确,但不全面。而D既包含了民族团结又包含了祖国统一,故可作为该知识卡片的标题,答案为D。11.(2013·湖州学业考)“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①消除民族差异②民族共同繁荣③维护民族团结④建设和谐社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西藏处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援建西藏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建设和谐社会。①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C。12.(2013·荆州中考)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这些评论说明了()A.“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B.“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材料并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回归,回归后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本题选B。13.(2013·南京学业考)2009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在南京举行。“两会”曾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的时间是()A.1987年B.1992年C.1993年D.1997年【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92年,海协会、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4.(2013·广东中考)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C.表明两岸尚未实现通航、通邮D.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题干可知:海峡两岸的贸易额从1979年的0.77亿美元到2007年的1245亿美元,说明贸易额迅速增加,反映出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故本题选A。二、非选择题15.(2013·德州学业考)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奋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漫漫前夜】材料一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学者所谓“沉沦”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革命征途】材料二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准备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